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5篇

篇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浅析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浅析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乡村旅游,大多数人会认为就是平常所说的“农家乐”,其实这只是片面理解, 乡村旅游,是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将其精心设计制作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 品,包括:文化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等。

  乡村旅游,是一种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又能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 的全新旅游产品。

  在我国,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变化所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农家 乐和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广安作为一个相对工业经济 落后之地,乡村旅游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当然,由于乡村 旅游刚刚起步,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念不统一、强调短期效益、 商业化太浓、保护措施滞后等问题。本人从广安实际出发,浅谈己论,以抛砖引 玉,共同为广安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一、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农业资源丰富,乡土风情浓厚 广安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渠江和嘉陵江中游,是四川最东端的城市。

  全市幅员面积 6344 平方公里,辖广安区、华蓥市及武胜、岳池、邻水三县。面 积 6344 平方公里,总人口 427.11 万。由于受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 素的制约,广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约 85%的人 口居住在农村,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也正是因为如此,广安至今仍保存了众多奇

   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神秘的川东民俗文化。广安自然的喀斯特景观和古朴神秘 的山地文化,是旅游资源最突出的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 价值和体验价值。这种自然与文化是为游客提供的一种全新体验的旅游目的地的 资源条件,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

  2、广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 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广南高速、广渝高速的全线贯通,南合、 邻垫高速公路的建成,广安已逐渐成为连接上海、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的交 通枢纽。广安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成都犹如近邻,重庆近在咫尺,上海 朝发夕至,广安的区位优势正在显现。

  3、广安旅游开发基础扎实 近年来,广安市依托“小平故里”独特的政治优势,凭借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宣传促销等方 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华蓥山“红色之旅”、“绿 色之旅”成为了广安市独特的旅游品牌,广安市、华蓥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小平故里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的重要基地,华蓥山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 园、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神龙山巴人古堡、隋唐古镇肖溪等等,都对游客产生 了巨大的吸引力。

  4、广安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 广安是川东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城市之一,工业化程度较低。如果按照传统的 思路一步一步地发展工业化,每年都在为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却也是亦步亦趋,

   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很难有所超越。我们只有另辟溪径,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 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使广安的总体发展从农业社会和工业化初期直接 跳跃到生态社会、知识社会,这样才能实现广安经济、社会的质的飞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自下而上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 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 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也因为满足了一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的兴趣而逐渐被人们 认识。人们为到乡村观光娱乐,休憩度假、康体健身、进行自然与文化的“软探 险”而乐然陶然。因此,把广安农村建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以乡 村旅游为载体的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是广安旅游业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的 必然选择。

  二、广安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和其他地区一样,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由于没有可用经验,处于边摸索、边 发展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缺乏整体规划指导 由于缺乏总体规划, “农家乐”发展盲目性很大,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 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 大浪费,而且由于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地域上分布较广,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 在与旅游景点之间也缺乏有机联系,共生性差,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2、基础、配套设施简陋 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导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差,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 题,都成了体验乡村旅游的阻碍因素。有些“农家乐”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

   定区域范围内缺少必要的医疗点和医疗设施,游客用水量大时,自来水龙头的数 量明显不够。厨房、厕所的卫生条件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村里对苍蝇、蚊子、 老鼠等缺乏有效的控制。甚至有些就餐地点靠近厕所、牲畜饲养圈,给游客心里 上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游客,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尽完善,如饭 后大人可以去棋牌室,小孩子怎么安置 就成了问题。

  3、产品单一 目前广安乡村旅游产品非常单一,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乡村旅游产 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产品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缺乏文化品位,只是“吃农家饭、 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 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难以让游客感受 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

  4、旅游销售不成体系 农户的自我销售意识不强,主要依赖关系户和政府进行宣传,没有形成一套属于 自己的预定和销售系统,没有横向和纵向的网络体系,与当地或周边大城市的景 区、旅行社联系不密切,没有形成整体营销。

  三、广安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1、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和管理 旅游开发的大量事实表明,在开发中地方政府主导其开发速度快,投资效益高。

  鉴于广安乡村旅游开发中自发性、松散性的现状,地方政府在开发时应该首先进 行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篇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问题日益凸显,由 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分散,使得土地的利用率降低,从而会 出现违法占地、又亦或是宅基地闲置等等现象。而农村宅基 地的利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了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的 保护,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国计民生问 题,还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 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以及农村宅基地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宅基地的大量闲置 很多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之 后,将原来的旧房子不拆就开始建造新的房屋,这也就让之 前的宅基地闲置起来;同时,随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闲置的农村宅基地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加,不仅导致 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降低,还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建设。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不足 我国现在所推行的《土地管理法》就对农村宅基地明确 规定了,只能是“一户一宅”、严格审批、面积限额,还有就 是限制流转。这法规之所以这么规定,就是为了让宅基地由 当地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回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由于宅基地回收程序和退出补偿机制的不够完善而导致了

   很多村民认为退出宅基地不如拥有宅基地有利,这个就是导 致农村宅基地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因素。

  严重的违法用地现象 根据估算,在我国的农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户在根 据规定的面积审批之后都出现了违法搭建的问题。而有些农 民在搭建房屋的时候往往会有超面积、移位的现象出现,尤 其是在集镇区和城乡结合部,农民想贪图便宜,小搭小建的 行为最为严重。虽然每户超过的面积量并不多,但由于点多 面广,宗数较多,使得宅基地的规模总量被挤占了,这就直 接影响了土地的有效利用。

  合理的规划用地结构 首先,要用合理的手段来对宅基地的结构来进行安排和 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地区规划的指导作用,然后深入改造农 村的所有建设用地,这不仅有利于阻止农村宅基地的随意扩 张、零散分布的情况发生,还可以促进宅基地的有效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多村联合集中建设的方式,然后采用资源 共建共享、集中安置的方法来打造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完善 的新农村,最后将旧村的改造和村镇的迁并结合在一起,这 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可以满足农民的生 活需求。

  完善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 为了推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进一步提高农村宅基

   地的利用率,我们应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与此同 时,还应该创建一套和退出机制相符的土地管理制度。比如 说: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城镇社保体系以及农村社会福利保 障制度等制度,这样不仅可以让农民退出农村宅基地以后生 活会得到保障,还可以使原先闲置的农村宅基地集中起来, 这有利于提高宅基地的整体利用率。

  加强管理制度,严惩宅基地的违法行为 根据“预防为主、防查结合”的原则,加大对国土资源的 检查和监管的力度,同时,提高事前预防能力,对于违法的 行为要一查到底,发现不合法的建筑就拆掉,对于农村宅基 地的整治,我们要采用坚决的态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加 强联合办案,如遇到国土资源部门解决不了的事情,国土、 察监、公安、城建以及乡镇等有关部门要进行沟通协作,采 用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方式来形成合力,这不仅可以提高 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工作开展。

  村庄规划的缺失 长久以来对农村村庄的布局和宅基地的选址都不怎么 重视,也缺少专业的规划人员。虽然有些村庄有规划而有些 没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都没有按照规划做事。基层政府、 村组织以及群众都对规划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村庄规划的 缺失;也使得大多数的农民随意建房,使得村庄用地布局松 散,这就会形成非农建设用地和闲置地混杂在一起,导致农

   用地被分割,布局也变得混乱。这也是整体土地利用率降低 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村宅基地的管理不到位 由于农村宅基地受地理环境、传统习惯、规划管理以及 生产水平的影响,它的分布比较零乱;又因为农民普遍的违 法占地,使得农村宅基地的难度大大增加。而国家土地资源 部门的管理人员比较少,又缺少经费的保障,从而导致其的 管理手段非常落后。管理手段的滞后会导致农民占地建房的 违法形为时时发生,这会造成耕地的严重破坏,恢复土地的 原状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还有就是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不 够强,任其乱建乱占,放松了对农民建房的管理和监督。并 且部门联动机制不强,在现在的稳定政策下,对于农民的违 法占地,部门和部门之间都相互推脱,不敢担责任,不敢主 动出击,所以才会造成农民违法占地的现象普遍存在。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建议 首先,严格遵守保护耕地、合理布局、改善居住条件、 控制建设用地量的原则,来制定合适的村庄建设规划,合理 地规划村庄、村庄的布局、村庄的范围、居名点数量以及用 地规模;与此同时,还要与新农村的建设相结合,加大农村 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 用,整合优化农村居名点的布局和用地,从而有计划地改善 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其

   次,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 体系,严格管理宅基地,依法保护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然 后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实时的监测,严格实施科学管理。乡镇 国土资源要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想要 申请建房的农户统筹安排,并且要严格的把关审查;并综合 应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方式,让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使用 全面的进入到法制化的轨道。此外,对现有关于农村宅基地 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修改和完善,尤其是要注重它的可 操作性,以此来增强法规政策的执行力。

  总而言之,我国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现状和管理现 状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不仅是经济 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方面的问题。而我们要想彻底解决这 些问题,就必须采用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全 面的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整体宅基地的利用率,才 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作者:张璐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1]郑龙飞.探究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建 议[J].农业与技术,2013,(12):209. [2]胡家强,郭越涛.对农村房屋及宅基地管理与利用的调 查和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75. [3]董勇俊,夏志光,陈狄军.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现状调查 及对策建议[J].浙江国土资源,2010,(2):40-42.

  

  

篇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发展现状 何斯路村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地处城区西北方向 15 公里,人均耕地 0.38 亩,全村共有 442 户,常住人口 983 人。2009 年起该村与浙江大 学、台湾精致农业协会等单位合作建立薰衣草组织培养基地,致力于 薰衣草精致种植和产品开发,目前已通过大棚培育成活薰衣草 20 余 万株,建有 120 亩薰衣草主题花园,并对“龙溪香谷”薰衣草品牌的 19 大类 191 种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开发香包、枕头、香皂等 20 余种 薰衣草产品。2011 年成立股份制的草根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资金 募集和生态资源作为原始股权,分别占比 75%和 25%,其中生态环境资 源股为全体村民所有,资金募集由村民入股、社会募集两部分组成。

  目前由募集资金投资建设的“斯路何庄”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 二期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之中。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浪漫的薰衣草基 地、独特的建设格局、深厚的乡村文化等优势资源,这座大山深处的 古村落逐步被打造成中国长三角地区的“普罗旺斯”,旺季每日吸引 数千游客,年承载客流达 12 万多人次,2014 年直接营业收入约 500 万 元,实现村民就业 81 人,回村就业大学生 17 人,为村民增加工资性年 收入 100 万以上,同时极大带动了何氏家酿等农副产品销售,为周边 黄山坞口等村发展农家乐提供了产业基础,有力推动他们实现就地创 业、就业。

  2.何斯路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何斯路村创新了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将村内生态资源资本化作为全体

   村民所有的资源股占合作社总股本的 25%,并规定永不稀释,这一模式 相对于其他乡村旅游模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1)有利于改变低小散的发展格局要打破“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 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首先须转变单户经营的发展模式。何斯路村通 过股份制模式有效整合了生态资源、集体资产和村民手中的闲散资金, 使得村里有能力开展斯路何庄、薰衣花园等大型旅游设施建设,统一 品牌营销,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

  (2)有利于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相较于纯粹的工商资本投资项目, 何斯路村发展模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促 进农民增收、改善农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等作用,带来诸多社会效 益,因此更能取得政府部门认同,争取到相关扶持政策。2008—2013 年期间,何斯路共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约 900 万元。

  (3)有利于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何斯路村将美丽乡村作为 其休闲旅游产品的最大卖点,将薰衣草等旅游元素融入乡村这一空间 环境,以乡村自然性作为旅游吸引物。美丽乡村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 基础的同时,产业发展又为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形 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局面。

  (4)有利于充分调动当地旅游资源许多大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商在建 设和运营过程中会陷入与所在村利益纠葛的漩涡之中,导致开发受阻 甚至成为烂尾工程。何斯路模式使每个村民成为产业业主,最大程度 争取到村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支持和拥护,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促 成村民与游客的和谐互动,使产业区别于单纯的酒店、景点服务,让游

   客置身其中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山村生活。

  (5)有利于村民共享产业开发红利相对于一般的招商引资项目,何斯 路村民能从产业开发中获得更大收益。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壮大了该村 集体资产,推动了本村及周边农民的就业、创业,促进了农家乐经营、 农产品销售、工资等多项增收,而且使村民成为股民,从项目盈余中直 接获得分红收益,极大拓宽了山区农民的增收途径。

  3.存在问题 (1)缺乏前瞻性的开发经营理念由于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经验, 旅游项目开发仍停留在村庄建设的一贯做法中,对规划设计环节不够 注重,制定的规划缺乏前瞻性。一方面农房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整村没 有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与合理布局,既破坏了婉约清丽的山村韵味, 又不利于村内古民居的后续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内容不丰富、特色不突出,如薰衣花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过多、 人造痕迹明显,园区内缺少参与互动的游乐项目,没有合理配置花卉 种类可长期供游客观赏、摄影,导致项目缺乏持久的吸引力,仅能在薰 衣草不到两月的花期内正常营业,严重影响了持续盈利能力。

  (2)农户切身参与程度不高虽然该村绝大多数农户入股参加合作社, 但真正参与到项目建设、产业经营活动中的村民却很少,大多数人不 清楚合作社的管理和运营状况,进而造成极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另一 方面,村民对开办农家乐是否有稳定客源存在顾虑,对经营乡村酒吧、 民宿等缺乏兴趣,而现有接待能力无法满足大型会议和旅游团队的需 求,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

   (3)运营团队缺乏企业化管理村里的创业能人在村庄建设和产业开发 过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薰衣花园、斯路何庄等项目陆续投 入运营,产业管理人才缺少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对村干部的过度依赖, 造成乡村旅游产业至今未能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导致在园区建 设、活动策划、游客接待等方面力量薄弱。以接待考察团队为例,由 于考察团队多,又缺乏程序化的接待流程,使得村书记的接待任务和 村庄事务已相当繁重,还要主抓各产业项目建设细节和整体运行等方 面的事务,难免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

  (4)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 源。何斯路村虽然对酒文化、名人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呈现,但只停留 在墙体绘画、图片或实物的简单展示,没有与当地民俗风情深度结合, 教育价值和文化品位不高,未能将文化切实渗透到游览过程中去给游 客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5)孤村经营未形成规模效应何斯路村所在的城西街道何里工作片内 就拥有望道森林公园、圣寿寺、望道故里等诸多旅游资源,但目前的 开发均各自为政,项目之间缺少呼应,没有将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来吸 引游客。

  4.对策建议 (1)明晰定位,规划引导,迎合多元旅游需求要改变村庄建设的老思路, 以打造舒适的旅游消费环境的思路来开展建设。对村庄布局、民居外 立面、游乐项目等开展全方位整体规划,从游客需求出发,充分发挥特 色资源优势,丰富项目内容,利用山村宁静的居住环境打造健康养生

   区,利用薰衣花园打造科普游乐区,利用村后山林打造康乐健身区,利 用名人故居打造爱国教育区,利用曲酒、农耕文化打造民俗体验区, 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

  (2)示范带动,全民参与,凝心聚力谋发展一是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带 头利用自家房屋发展农家餐和民宿,以实际行动来鼓励其他村民积极 投身农家乐产业经营。二是鼓励村民义务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 管理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将功绩登记在 册,以此来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三是经营行为特别是财务 管理要公开、透明,产业有稳定盈利后要及时进行分红,让广大村民明 晰项目的收支状况,避免产生误解。

  (3)完善制度,明确分工,建立优秀管理团队要及早转变之前家族企业 式管理,真正建立公司化运营制度,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项目 经营管理。可借鉴台湾十鼓文化村的管理模式,将人员分若干个部门 实行专业管理,如设立行政部负责行政人事管理、环境保洁及设施维 护;设立游览部负责游客参观、接待及对外宣传;设立教学部负责特色 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教学科普等。鉴于考察团队较多这一情况,可将 接待考察团作为村庄的重要产业来开发,根据不同主题制定完善的考 察套餐,将参观线路、现场解说、视频演示、餐饮标准等考察流程进 行明确,形成标准化操作,不仅有助于打响何斯路的品牌形象,也增加 村庄的集体收入。

  (4)深入挖掘,突显特色,充分彰显文化韵味何斯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 于幽静的山村环境和薰衣草带来的浪漫意境,要着力抓好这两点的特

   色培育工作。在山村环境提升上,一方面要走生态、环保道路,加快新 能源利用和垃圾分类推广进度,村内做到见缝插花,统一在道路两测 及农房窗台上装点花卉,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另一方面要彰显乡土 文化韵味,在继续办好何氏家酿曲酒文化节基础上,加强酒文化博物 馆、名人故居等场所建设,除物品陈列外,在场馆内添置红曲酒酿造等 参与性项目,出售相关文化产品,增强乡土文化的渲染力。在浪漫意境 营造上,斯路何庄的客房可以借鉴一些主题酒店的做法,将部分房间 装修成不同风格来迎合年轻人的需求;薰衣花园内也需要增加游乐项 目和薰衣精油制作等科普项目,逐步完善园区的游乐和教育功能。

  (5)整合资源,连片开发,推动项目互促共赢何里片区作为城西街道的 后花园,政府部门要改变何里片区各景点独立分割的发展态势,积极 规划、整合旅游资源,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将各个项目 有机串联起来,增强整个何里片区的游客吸引力,连片建成条件成熟、 功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

  作者:成建明 杨一峰 成丹丹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 公室

  

篇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发展现状 X 村位于 X 市 X 街道,地处城区西北方向 15 公里,人均耕地 0.38 亩,全村 共有 442 户,常住人口 983 人。2009 年起该村与浙江大学、台湾精致农业协会 等单位合作建立薰衣草组织培养基地,致力于薰衣草精致种植和产品开发,目前 已通过大棚培育成活薰衣草 20 余万株,建有 120 亩薰衣草主题花园,并对“龙 溪香谷”薰衣草品牌的 19 大类 191 种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开发香包、枕头、香 皂等 20 余种薰衣草产品。2011 年成立股份制的草根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资 金募集和生态资源作为原始股权,分别占比 75%和 25%,其中生态环境资源股为 全体村民所有,资金募集由村民入股、社会募集两部分组成。目前由募集资金投 资建设的“斯路何庄”项目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二期工程也在紧张建设之中。

  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浪漫的薰衣草基地、独特的建设格局、深厚的乡村文化等 优势资源,这座大山深处的古村落逐步被打造成中国长三角地区的“普罗旺斯”,

   旺季每日吸引数千游客,年承载客流达 12 万多人次,2014 年直接营业收入约 500 万元,实现村民就业 81 人,回村就业大学生 17 人,为村民增加工资性年收入 100 万以上,同时极大带动了何氏家酿等农副产品销售,为周边黄山坞口等村发展农 家乐提供了产业基础,有力推动他们实现就地创业、就业。

  2.X 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 X 村创新了农村经济组织模式,将村内生态资源资本化作为全体村民所有的 资源股占合作社总股本的 25%,并规定永不稀释,这一模式相对于其他乡村旅游 模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1)有利于改变低小散的发展格局要打破“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的乡村 旅游发展格局,首先须转变单户经营的发展模式。X 村通过股份制模式有效整合 了生态资源、集体资产和村民手中的闲散资金,使得村里有能力开展斯路何庄、 薰衣花园等大型旅游设施建设,统一品牌营销,有力促进了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

  (2)有利于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相较于纯粹的工商资本投资项目,X 村发展 模式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居环

   境、完善城市功能等作用,带来诸多社会效益,因此更能取得政府部门认同,争 取到相关扶持政策。2008—2013 年期间,X 共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约 900 万元。

  (3)有利于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融合 X 村将美丽乡村作为其休闲旅游产 品的最大卖点,将薰衣草等旅游元素融入乡村这一空间环境,以乡村自然性作为 旅游吸引物。美丽乡村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产业发展又为该村的美 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抹亮色,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局面。

  (4)有利于充分调动当地旅游资源许多大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商在建设和运 营过程中会陷入与所在村利益纠葛的漩涡之中,导致开发受阻甚至成为烂尾工程。

  X 模式使每个村民成为产业业主,最大程度争取到村民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支持和 拥护,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促成村民与游客的和谐互动,使产业区别于单纯的 酒店、景点服务,让游客置身其中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山村生活。

  (5)有利于村民共享产业开发红利相对于一般的招商引资项目,X 村民能从产 业开发中获得更大收益。乡村旅游发展不仅壮大了该村集体资产,推动了本村及 周边农民的就业、创业,促进了农家乐经营、农产品销售、工资等多项增收,而

   且使村民成为股民,从项目盈余中直接获得分红收益,极大拓宽了山区农民的增 收途径。

  3.存在问题 (1)缺乏前瞻性的开发经营理念由于缺乏大型旅游项目的开发经验,旅游项目 开发仍停留在村庄建设的一贯做法中,对规划设计环节不够注重,制定的规划缺 乏前瞻性。一方面农房建设缺少统一规划,整村没有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与合理 布局,既破坏了婉约清丽的山村韵味,又不利于村内古民居的后续开发利用;另一 方面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内容不丰富、特色不突出,如薰衣花园道路等基础设施 建设硬化过多、人造痕迹明显,园区内缺少参与互动的游乐项目,没有合理配置 花卉种类可长期供游客观赏、摄影,导致项目缺乏持久的吸引力,仅能在薰衣草 不到两月的花期内正常营业,严重影响了持续盈利能力。

  (2)农户切身参与程度不高虽然该村绝大多数农户入股参加合作社,但真正参 与到项目建设、产业经营活动中的村民却很少,大多数人不清楚合作社的管理和 运营状况,进而造成极个别村民的不理解。另一方面,村民对开办农家乐是否有

   稳定客源存在顾虑,对经营乡村酒吧、民宿等缺乏兴趣,而现有接待能力无法满 足大型会议和旅游团队的需求,不利于产业稳定发展。

  (3)运营团队缺乏企业化管理村里的创业能人在村庄建设和产业开发过程中 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薰衣花园、斯路何庄等项目陆续投入运营,产业管理 人才缺少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对村干部的过度依赖,造成乡村旅游产业至今未能 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导致在园区建设、活动策划、游客接待等方面力量薄弱。

  以接待考察团队为例,由于考察团队多,又缺乏程序化的接待流程,使得村书记 的接待任务和村庄事务已相当繁重,还要主抓各产业项目建设细节和整体运行等 方面的事务,难免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

  (4)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乡村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X 村虽 然对酒文化、名人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呈现,但只停留在墙体绘画、图片或实物的 简单展示,没有与当地民俗风情深度结合,教育价值和文化品位不高,未能将文 化切实渗透到游览过程中去给游客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5)孤村经营未形成规模效应 X 村所在的 X 街道何里工作片内就拥有望道森林 公园、圣寿寺、望道故里等诸多旅游资源,但目前的开发均各自为政,项目之间 缺少呼应,没有将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来吸引游客。

  4.对策建议 (1)明晰定位,规划引导,迎合多元旅游需求要改变村庄建设的老思路,以打 造舒适的旅游消费环境的思路来开展建设。对村庄布局、民居外立面、游乐项目 等开展全方位整体规划,从游客需求出发,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丰富项目内 容,利用山村宁静的居住环境打造健康养生区,利用薰衣花园打造科普游乐区, 利用村后山林打造康乐健身区,利用名人故居打造爱国教育区,利用曲酒、农耕 文化打造民俗体验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

  (2)示范带动,全民参与,凝心聚力谋发展一是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利用 自家房屋发展农家餐和民宿,以实际行动来鼓励其他村民积极投身农家乐产业经 营。二是鼓励村民义务参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管理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产业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将功绩登记在册,以此来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篇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清新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四个清新发展总目标并强调四个清新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既是全体清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决策

  清新首提“四个清新”建设!8 个镇将这样发展……关注党代 会

  “建设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让清新成为 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生态宜居的绿色标杆、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清新区第八次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四个清新”发展总目标,并强 调“四个清新”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既是全体清新人民 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 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决策。

  “生态清新”位列“四个清新”之首,也是发展之基。报告明确, 建设“生态清新”,全力打造水秀山清、政通人和的美好家园。具体 来看,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 “一把手”带头作用,持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持续整治 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要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坚决打好大 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积极调 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和有效路径。要创造亲商、重商、稳商良好环境,把行政效率“提起 来”,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服务口碑“做起 来”,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帮助企业“强起来”,不断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

  “活力清新”是动力之源,其中以产业发展为关键。工业方面, 以“经开区”落地为契机,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在持续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布局前 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农 业方面,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搭建起“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桥梁,力争到 2025 年,全区农产 品加工产值超过 40 亿元。第三产业方面,加快构建“双核双区三带” 全域旅游格局,全力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将 清新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游客的旅游优选目的地。此外,还

   要着力补齐商贸服务行业短板,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 检测、法律服务等服务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品质清新”是内在要求,全力打造宜居兴业、文明向善的美好 家园。其中具体到清新各镇,报告也逐一提出具体目标:太和镇要稳 步推进“镇改街”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当好全区“首善之 镇”。太平镇要突出抓好清远西部产业新城建设,持续优化生产生活 配套,全力打造“工业强镇”。山塘镇要做大做强“船”“鱼”“米” 三篇文章,打造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样板”。三 坑镇要发挥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优势,加快打造“特色温泉康养+”全 域旅游特色小镇。龙颈镇要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等优势,聚焦产业融合, 走好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禾云镇要突出抓好“经开区”禾云片 区规划建设,优存量、扩增量,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浸潭镇要推 广农村“三块地”改革经验,擦亮桃花湖品牌,打造特色山水康养小 镇。石潭镇要围绕“生态农业研学小镇”新定位,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城乡融合,致力打造清新亮丽的生态“北大门”。

  “幸福清新”是目标追求,全力打造民生普惠、人民满意的美好 家园。要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底数”,落实民生实事办理制度,逐 步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深化“网格化+信息化” 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深化法治清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 律服务体系。要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指数”,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 减,发展更公平优质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全面周到的卫生健康服务, 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未成年人、残疾人、孤儿帮扶等保障体系,逐步 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同时积极探索更有 效的共同富裕路径,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重点增加中低收入 群体收入,力争到 2025 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3 万元,城 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推荐访问:产业发展 乡村 改进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