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作文大全 >

2023年度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5篇【完整版】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xx(化名),x,xx岁,小学x年级学生。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2、人际关系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5篇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篇1

xx(化名),x,xx岁,小学x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习惯: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篇2

一、基本情况

1、活动过度:(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4)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2、注意力不集中:(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5)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6)经常忘事。

3、反应很慢:(1)考试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写一个字要花别人两三倍的时间.(3)课上被老师点名,要个三四秒的时间才会反应过来。

二、诊断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当他们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时,问题已经很严重了。这时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过高,希望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妈妈对他则比较溺爱,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为习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来越难以改正。

三、教育和辅导过程

1、对学校环境的干预。

① 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并且让他坐在教室的前边,这样我可以经常注意他并针对其不良的行为采取措施,当他分心时可以及时提醒他。

② 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有趣、快乐的教学方式授课,争取每节课都能有让他发言的机会,努力把他带到课堂中来,不让他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

③ 对学习的期望: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找出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尽量减轻他的作业量,减轻学习负担,加强对其学习技能的培训,如精确做作业的能力、仔细检查的能力等。

2、对家庭管理的干预。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要求家长要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的情况,保持平常心,为孩子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不要提过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长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日复一日地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

①帮助其家庭制定明确的规定,且具有一定的规律。这对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对注意力涣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动有规律,家长的规定要简明扼要,规定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约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能力训练:鼓励家长帮助他建立独立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整理书包,学会记笔记,学会提高学习效率。

③家庭作业的管理:鼓励家长运用一些方法,培养他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认真记录家庭作业的内容,适当辅导,规定时间按时完成,对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等,并采取一些强化手段,对加速学习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增加适应行为,减少问题行为。

3、行为矫正。对于注意力特别不集中的孩子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针对其情况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于张家辉同学,我主要采用了两种矫正方法。

①阳性强化法: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我首先确定要改变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导致其学习障碍。重点帮助他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当他认真听讲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或给他一颗小星星。由于对他及时进行奖励,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马上会有所收敛。

②追踪辅导。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辅导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五、总结

面对张家辉同学的实例,让我更加认识到低学段学生的激励的作用。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变,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最终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篇3

一、案例

教书30年了,担任班主任近30年,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也处理过大大小小的学生事件,唯有一件,让我记忆犹新,难以释怀。

那是去年的一天上午,课间休息,一个女生悄悄和我说:“老师,你没有加入我们班的qq群吗?”我一惊:“我们班有个qq群?谁建的?”“是学习委员罗xx建的,她们发表说说,还骂你和语文老师,同学语音聊天,骂老师,骂同学,很难听的。”我一听,内心满是好奇疑惑,我想探个究竟。于是,商量决定以她的身份登录进群。群成员有20几个,有2个管理员,全是一些非主流昵称,我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也无法区分谁是谁。于是,我牺牲了周末的时间,一个一个浏览她(他)们的空间,包括日志,说说,也播放了群聊语音(当时我也有顾虑,担心此方法是否妥当,可转念一想:一是他们没有设置权限,说明是公开的;二是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注一下他们的思想动态是很有必要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查看分析我得知,群主是语文科代表罗xx,两个管理员分别是数学科代表马x和文艺委员鲁xx,她们在群里是最活跃的,发说说,语音聊天,她们骂得最凶的是我班的班长王xx,在空间的说说里,我看到这样的话:“付xx(直呼我名)戴个袖套,装清高,装有学识的人”。我感觉血脉喷张,戴个袖套,一是遮挡粉笔灰,二是伏案工作时减少衣袖的摩擦。我碍了谁?再说,整个学校,这样穿戴的人多了去了。

如此明目张胆辱骂同学和老师的事情,我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个班是我从四年级就接手的,一直担任班主任。她们学习成绩优秀,是我得力的小助手,是我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是我树立的小标兵,是我引以为傲的人。我傻眼了,愤怒、疑惑、伤心、失望,但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二、相关背景

仔细回忆,到底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得罪了她们,思前想后,也就是两件事,都是发生在六年级下学期。一次是上课期间,我正在教学新内容,罗xx低头在捣鼓着什么,“罗xx,老师知道你很聪明,但是课上你还是专心听讲才对。”随后她也就专心听课了的,所以我没太在意。还有一次,课上大家在专心做作业,她们三个人一起走到我跟前,说要请假上卫生间,其实我发现她们几个一到下课,就黏在一起,上学、放学也是如此,就连服装都是穿得一模一样,这种现象实在不正常。我不动声色说:“别相约一起去,影响不好。”她们也没吱声,有两个回到了自己座位上。我没感觉到异样,也就没放心上。可是仅凭这,也不足以让她们那样恨我啊。

于是,我和教语文的王老师交流,据他说,一次,同样是她们几个人,上课铃响了几分钟,她们才赶到教室门口,理由是没有听见上课铃响,王老师没有马上让她们进教室,以示警告。

三、原因分析

我们都反思了自己的举止言行,发现除此之外,也就没有什么了。接下来,我们决定,我俩单独分开,一一找来谈话,了解她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她们说:“老师看不起我,你们每次交流和接触最多的就是班长,什么演讲、征文比赛等大多事情都是让班长做……。”根据她们的述说和表现,我上网查询资料,最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妒忌心理在作祟。

班长王xx是一个发展全面,相当优秀的人,从小参加过多种培训和学习,能唱会跳,能歌善舞,能说会写,学过主持,练过书法,弹过古筝,更主要的是从上幼儿园起一直都是班长,心理素质好,临场经验足,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宣传委员,六·一节的主持人。这样的一个人,很有影响力,因此,当遇到什么重大的比赛,尤其是限定名额,每班一个参与者的情况下,选举结果非她莫属。这样一来,其它同学参与的机会自然就少了。

于是,具有同样心理的几个班委,怀着失落的心情,走到了一起,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或打击,或挖苦讽刺,或故意冷淡疏远。因此就出现了以上一幕。

小学生妒忌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们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又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她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妒忌。

还有在家庭中,她们是一个个“小公主”,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所有的家人都围着她转,但在学校她就失去了这种优越的地位,只是一个大集体的一员。在这样的心理变化下,就产生了一种包含着厌恶与羡慕、恼怒与怨恨、猜疑与失望、自惭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这就是典型妒忌心理。

四、诊疗方案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而妒忌是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块绊脚石。首先它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会严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其次妒忌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会分散精力,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所以妒忌心理应该予以避免。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认真仔细分析出现的问题,及时把握教育机会,一是帮助他们调试心理,积极引导,正确对待,将妒忌转变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竞争。

1、交心谈心,剖析妒忌之害。我们分别找她们谈心,了解心理动态。一方面列举陷于妒忌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妒忌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妒忌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妒忌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营造关爱氛围,化解嫉妒心理。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她们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家长对她们的期待。然后与家长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不打不骂,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可以用理性情绪疗法,让她们明白,在学校里,优秀的同学很多,机会不是人人都有,时时都有,但机会都是给了有准备的人,同时要让她们明白,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教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及时纠正错误,使自己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班干部设置制度

她们妒忌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师恩普施,师爱遍洒,切不可厚此薄彼。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干部轮换。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价值,都有超过别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到别人超过自己是正常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4、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改变评价机制,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注重学生的进步提高。

从班级学生的横向评价为主转变到学生本人发展的纵向评价为主。从对个别优生的奖励转变到寻找每位学生闪光点的评价。除了学校表彰奖励的名额有限的三好生、优秀干部,自己班级也可以给予每位同学某个方面的奖励。如从特长方面、品德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等设置单项奖。

5、开展系列活动,增强荣誉感

开展“感恩系列活动”,比如《夸夸我的好同学》,《夸夸我的好老师》等征文、演讲活动,开展《我为你喝彩》、《你是我们的骄傲》等主题中队活动。让学生在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都是集体的荣誉,别人取得成绩应该由衷地祝贺别人;组织学生摘录收集名人格言,或者讲讲“妒忌害人”的古今中外故事,净化心灵,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以此树立团结友爱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六后期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妒忌心理,分析每位学生产生的原因,并积极引导。同时通过家访等途径,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

愿解散qq群,主动向我和语文老师承认了错误,并发自内心、真情流露地写了“给老师的一封信”,并制作了感恩贺卡;主动与班长王xx求和,团结友爱相处直至毕业。可喜可贺的是,几个月以后,她们都以优秀的成绩升入了高一级的学校,在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年级一千多学生中,她们名列前茅,前十名中她们占据了四个。每逢节日,会给我发信息祝贺;走在路上偶遇了,老远就微笑道“老师好”;自己有了成绩,也会来信息告知我。所有的一切,让我好不欣慰和感概:“长大了,懂事了”。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此时,我深感无比的幸福和自豪。

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案例分析读后感

岗位职责案例分析

班主任培训案例分析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篇4

郝#,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生从小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地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地,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地“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地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地合理性。

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地人际交往问题与他地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地“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地“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地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地。

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地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地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地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地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地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地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地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地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地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地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地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地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地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地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5、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地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地人。

6、指出继续努力地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7、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篇5

我班有个怕学习的男生杨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不能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家庭作业更是一塌糊涂。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母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虽没放弃,但也感觉无能为力。用家长的话说,在家与爷爷奶奶一起自由惯了,现在谁的话都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像这样的现象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纵观整个社会的学校,都普遍反映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好多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还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头晕”等借口逃避学习。做起作业来磨磨蹭蹭的,学习总是没有效率。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学校要求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1)班吴立彦

推荐访问: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 心理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