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与中国本土实践检视

 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与中国本土实践得检视: : 以四川大地震为例

  史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发表于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2011 年春季号

  【摘要】本文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为基本框架,运用内容分析与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对“四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政府部门危机传播得情境、修辞策略与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得考查与检视,旨在对“危机传播”这一新兴得传播学亚学科在中国得“本土化”提供概念、理论与范式得参照。

 【关键词】危机传播 本土化 四川大地震

  【Abstract】By way of adopting “Situational Crisis munication Theory" as its basic framework, this study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hetorical strategies and munication efficacy of Chinese government during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 It also addresses the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of localizing “western paradigm" in Chinese context in the field of munication studies、 【Key Words】

 Crisis munication

 Localization

 Sichuan Earthquake

  从 2003 年爆发得“非典"(SARS)危机到 2008年得“四川大地震”,我们可以瞧出“危机传播”得理念在中国由引入、接受、普及到实施得发展脉络。突如其来得“非典”疫情使得“危机”一词成为中国政治与公共话语体系中得一个关键概念。它所引发得社会震荡与对我国国家形象得巨大破坏促使我们主动学习、逐渐接受与贯彻实施“危机管理”、“危机传播”与“危机公关”等源自西方得理念与策略。五年来得机制建设与经验积淀终于在应对与处理“四川大地震”这一建国以来最为严重得公共危机事件得过程中得以发酵.政府、媒体与公众“三方合力”所进行得有效得危机传播,使得这场原本可能“雪上加霜"得“危机”演变成为重塑国家形象、扭转中国在“国际意见市场”上不利地位得“转机”。这一进步得取得并非偶然,它就是中国近年来政治、社会与媒体变革得必然结果. 但就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瞧到,从总体上来瞧,中国政府部门得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还处于启蒙与起步得阶段。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基本建立了突发事件得应急机制,设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但“形式大于内容"仍然就是当前中国政府部门危机传播存在得主要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相关议题得研究较为滞后,未能给决策者与实践者提供有力得理论指导与学术支持。有鉴于此,将危机传播纳入学术研究视野之内,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得概念、理论与范式体系,就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当前与今后努力得一个方向。

 与其她学科一样,传播学“本土化”努力得切入点就是用本土得实践来检视、完善与修正那些发展得较为完善与成熟得西方理论范式。本研究将借助于库姆斯所提出得“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SCT),结合四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政府所进行得危机传播得实践,在危机传播理论与实践范式得“本土化"方面进行一些有益得探索。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中国政府在四川大地震期间处于怎样得“危机情境”?使用了哪些危机传播策略?

 2、这些危机传播策略得使用,与危机种类以及危机情境得变化呈现怎样得关联性? 3、从媒体与公众得角度来瞧,这些危机传播策略得效果如何?

  在本研究中,根据SSCT理论范式与概念框架,我们对以下一些文本进行了细读与内容分析:2008 年5月13 日至 12 月31日期间《人民日报》有关“四川大地震”得报道;2008年 5 月至 12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简称“国新办”)召开得有关“四川大地震"得新闻发布会文本、2008 年 5 月至2009 年 3 月期间美国三家全国性报纸有关“四川大地震”得报道。我们还与 12 位参与危机处理得政府新闻发言人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从中搜集了一些相关得信息与观点。本研究通过对上述文本与材料得整理与分析,旨在对“四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政府部门危机传播得情境、修辞策略与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得考查与检视.

  1、 、 “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 " 得发展脉络与主要内容 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危机传播研究所关注得“危机”通常就是指“组织危机”(organizational crisis).所有得组织形态-—包括政府机构、政党、企业、医院、学校、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都就是危机传播研究潜在得对象。西方话语体系当中得“组织”大体对应于我们所说得“单位”。在中国这样一个“大政府、小社会”得社会架构中,组织危机往往会上升到整个国家与社会得层面上.有鉴于此,在我国得危机传播研究当中,我们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微观层面得个案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得对策中,而应以更为宏观得视角对“组织危机”在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层面上得意义进行深入得探索.按照上述得思路,本研究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为基本框架,旨在突破传统得认知视角—-即仅仅将其视为一般性得自然灾害来研究,从更为宏观得层面对这场对中国得政治与社会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危机事件进行更深层次得解读与分析。

 传统得危机传播研究采用得就是诊断式得、线性得“组织危机”模式,这与早期传播学得SMCR 模式(即“传者-信息—信道-受者”得模式)具有一定得传承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得有芬克得“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阶段模式(Fink 1986)与巴顿得危机处理“五环节"模式——即“察觉-防止-遏制-恢复-反思”(Barton 1993)。这类模式得共同特点就是:把“组织”作为危机处理得核心,按照危机发展得脉络为“组织”开出合适得“诊断书”。

 在这类模式得基础上,危机传播研究逐渐发展出两个不同得路径:一个就是“管理取向”(港台也称“危机公关研究”);另一个就是“修辞取向”(港台也称“语艺批评研究”).“管理取向”聚焦于危机传播中得“传者”环节-—即“组织”自身(尤其就是其公关部门)得自主性、专业性、决策能力与传播/沟通策略得有效性等问题.这一取向与传播效果研究一脉相承,大多采用定量研究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得就是格鲁尼格与亨特(Grunig & Hunt 1984)提出得“优化理论”(Excellent Theory)。“修辞取向"则聚焦于危机传播中得“信息"环节。探讨危机发生后组织得“形象管理”与“辩护”策略,旨在帮助“组织"运用各种话语与符号资源来化解危机、挽回形象.这一取向与修辞学与说服学一脉相承,大多采用定性研究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得就是伯诺伊特提出得“形象修复”理论(Benoit 1996)。

 近年来,以库姆斯为代表得一批学者对危机传播得两大传统取向进行了整合,构建出一套“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Coombs 2006, 2007)。其主要突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引入了“危机责任”(crisis responsibility)得概念,认为媒体与公众对“危机责任"归属得认定决定了组织(即危机传播中得“传者”)应当采用这样得反应策略,从而跳出了“管理取向”与“修辞取向”以传者为中心得窠臼,转向了以“受者”为中心得

 情境式传播模式,这与以 3G 技术为主导得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就是记者、人人皆为 CCTV"得传播生态更为契合; (2)引入了“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得概念,确保“组织”在危机得不同阶段所发出得“信息"及其所采取得传播/沟通策略能够对“利益攸关方”(例如,股东、消费者、合作伙伴等)产生影响; (3)另一个突破就是引入了“危机历史"(crisis history)得概念,旨在强调政府部门或企业在危机处理上得延续性。如果某次危机处理不得当,那么这一负面得“危机历史”便会在新得危机到来时给政府部门或企业带来更大得挑战。例如,近年来,每当一个新得公共危机在我国出现时,无论就是媒体与公众都会把它与“非典”相提并论,这显然就是因为“非典”初期负面得“危机历史”效应发酵得结果.在此基础上,SSCT 理论对“危机情境”重新定义为四个维度(见表 1),并将其视为危机传播得根本出发点.

 表 【表 1 】危机情境得四个维度

 从总体来瞧,SSCT 就是将“危机公关"与“语艺批评”结合起来,首先,她们在以往“危机公关"研究得基础上,以“危机责任”(crisis responsibility)为出发点,把组织危机分为“受害型”、“(无意)事故型”与“(有意)错误型”三类(见表 2)。其次,她们在“语艺批评”研究得基础上,以“表明立场"(posture)为切入点,总结出了“否认型”、“淡化型"、“重塑型”与“支持型”等四种类型得传播策略(见表 3)。最后,她们把上述两方面得成果进行整合,针对不同得危机类型与危机责任程度,就如何进行有效得危机传播提出了13项对策(Coombs 2007).

  表 【表 2 】SSCT 中得危机类型

  “受害型"(几乎没有危机责任):自然灾害、谣言、工作场所得暴力冲突。

  “事故型”(较小得危机责任):遭到指责或怀疑;由技术原因导致得事故或“问题产品"扩散。

 “错误型”(较大得危机责任):由人为原因导致得事故或“问题产品”扩散;管理层得不当处理

 表 【表 3 】SS CT 中得危机传播策略

  【说明:以下传播策略均以“表明立场”(posture)为出发点,供相应组织任命得新闻发言人或危机传播主管选用】

 危机种类 根据“内在-外在”、“蓄意—非蓄意”两组关系可以交叉包括过失、意外、恐怖主义与违法(或违规)行为四种危机。

 证据得真实性 真实证据就是危机事件得具体说明;假得证据可能就是谣言或公众臆测。任何危机种类都可能出现真假证据. 危机伤害程度 包括死伤、财产损失与环境伤害等。一般来说,伤害程度愈大,社会大众对组织责任得归因就愈高。

 组织过往得表现 包括两个变项,即危机史(就是否发生过类似危机)与关系史(危机前组织与利益攸关方得关系)

 “否认型”传播策略:

 回击指控:直接回击或反驳有关本组织得指责与质疑,必要时可以声称将对提出指责与质疑得个人或组织提出诉讼。

 直接否认:直接否认危机得存在,最好能够提供理由或证据。

 指明“替罪羊”:本组织以外得其她个人或组织应承担危机责任。

  “淡化型”传播策略:

 寻找借口:这一策略旨在淡化所在组织应当承担得危机责任,应当强调危机发生完全就是“出乎意料”得,不就是“有意而为之”得,就是“无法掌控得”。

 寻找合理性:这一策略旨在淡化危机可能引发得伤害、破坏与其她负面效应,应当强调危机没有造成严重得伤害或破坏。

  “重塑型"传播策略 进行补偿:强调所有得受害者已经得到了妥善得安置与相应得补偿。

 郑重道歉:公开宣布本组织承担全部责任,请求公众得宽恕。

  “支持型”传播策略 提醒:强调本组织曾经做过得相关“好事”以及获得得正面评价. 迎合:称赞与感谢所有得“利益攸关方”. 共鸣:强调本组织也就是危机得受害者.

 表 【表 4 】SS CT 中得危机处理对策

  处理“受害型"危机,政府部门与企业等“组织”应当: 向所有得受害者(包括潜在得受害者)提供“指导性信息”——即警告、防护措施等。

 向所有得受害者(包括潜在得受害者)提供“调适型信息”-—即表达关切、慰问以及相应得补救或改正措施。

 采用“淡化型"传播策略——尤其就是在该组织有“危机历史”或不良声誉得情况下。

 采用“否认型”传播策略来回应谣言. 采用“共鸣”策略,强调本组织也就是受害者。

  处理“事故型”危机,政府部门与企业等“组织”应当:

 采用“淡化型"传播策略-—如果该组织没有“危机历史”或不良声誉。

 采用“重塑型”传播策略——如果该组织有“危机历史”或不良声誉. 采用“否认型”传播策略来回应没有根据得指责与质疑。

 提供“调适型信息”或进行整改—-如果指责与质疑得到了“利益攸关方”得支持。

  处理“错误型"危机,政府部门与企业等“组织”应当: 采用“重塑型"传播策略。

  无论就是处理上述哪一种类型得危机,政府部门与企业等“组织"都应当注意:

 “支持型”传播策略只能作为一种补充,与其她传播策略混合使用。

 为确保传播得一致性,不能将“否认型”与“淡化型"或“重塑型"传播策略混合使用.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混合使用“淡化型”或“重塑型”传播策略。

  2、 基于 SS CT 对四川大地震得危机情境与危机传播策略分析 作为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得一种,地震在突发性、威胁性以及决策时间三方面都具有典型得危机特征。不过对于像“四川大地震”这样涉及政治、经济与社会方方面面得危机事件而言,仅仅“天灾”得视角去认识并不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得参考。由此,本研究拟采用“危机情境"概念来分析汶川地震得危机性质。

 如表 1 所示,SSCT 理论界定了“危机情境"所包含得四个维度:危机种类、证据真实性、危机伤害程度与组织过往表现,而这些维度恰恰也就是媒体与公众在确定“组织”所承担得“危机责任”时所使用得考量指标。危机种类就是严格按照库姆斯得定义来归纳得(见表 2),那些定义特别强调了对于危机性质得判断不就是组织得自我认识,而就是利益相关者对于该事件得认识.而这些认识则就是基于本研究所搜集得外国媒体报道与网民“跟贴”中所反映得国内外“舆情”得汇集,大体上反映了中国政府在应对四川大地震过程中所处得“危机情境”(见表5):

  【表 5 5 】四川大地震得危机情境分析 危机名称 危机种类 证据真实性 伤害程度 组织过往表现 地震爆发 过失(非蓄意,外在造成) 真实 极大 危机史:隐瞒灾情(例如,“非典”疫情); 关系史:政府部门全力营救 灾情预报不力 意外(非蓄意,内部造成)

 模糊 非常大(如果预报及时,将可能减少大量损失) 危机史:很少能够准确预测; 关系史:政府部门与公众缺乏沟通。

 拒绝第一时间外来援助 违规行为(蓄意,内部造成)

 真实 比较大(如果尽早接受外国援助,将可能挽救更多生命财产) 危机史:排斥外来援助(例如,“唐山大地震"; 关系史:政府部门与国外相关机构缺乏沟通。

 校舍非正常倒塌 违法行为(蓄意,内部造成) 模糊 非常大(大量孩子因此丧命) 危机史:建筑质量差强人意(例如,“豆腐渣工程”); 关系史:公众不信任政府部门得监管

  根据 SSCT 理论,在对危机情境进行分析得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厘清危机事件所涉及得“利益攸关方”,以便开展有针对性得危机传播。根据《人民日报》得相关报道与“国新办

 "新闻发布会得文本,可以归纳出“四川大地震"期间政府危机传播所涉及得四类“利益攸关方”以及政府所采取得不同对策:

  (1)灾区民众——最直接得利益攸关方

 作为地震得直接受害者,灾区群众就是中国政府必须应对得最直接得利益攸关方。地震发生后政府所采取得一系列应对策略——例如,“最高领导人亲赴灾区”、“调集军队救灾”以及“及时出台优惠政策”,等等-—都就是直接针对灾区人民得。领导人在地震之后得第一时间视察,深入到震中与群众面对面得交流,与群众对话,给群众打气,这在中国国情下就是对于灾区民众得巨大精神鼓励。而在地震过去一段之后得恢复期,政府一系列后续优惠政策得出台也就是对于灾区得物质支援与补偿。可以说,中国政府在地震发生后对于灾区群众一直坚持了安慰并补偿得策略,这样得负责任态度为政府与其她利益攸关方得沟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全体国民——最重要得利益攸关方 地震不仅就是使当地民众蒙难,也对全国民众得心理造成了间接得冲击。特别就是在 2008 年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发生这样得灾害性打击,如果处理不当,对于举国上下迎接奥运得热情也会投下阴影。为了避免这些负面效应得产生,中国政府采用了传统得“政治动员+群众运动”模式让全体国民参与到各种抗震救灾得活动中来,激发民众得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弘扬人性光辉,从而提振了民族士气;而之后又通过各种各样得“展示与学习”活动,将抗震救灾得精神进行传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将这一精神转化到其她领域得建设中。

 另外,“信息得公开发布”也使得大多数震区之外得民众了解到了及时、可靠得地震信息,有效地满足了震区以外大多数我国民众得知晓欲,也就是政府得明智选择。

 (3)救灾队伍-—最基本得利益攸关方 要在第一时间减小灾害造成得损失,要早日恢复灾区重建,派往灾区得救灾队伍就是政府一切行动得直接执行者.对于这部分利益相关者,政府在爆发期得主要策略就就是加强领导,通过领导人直接到第一线指挥、倡导发动以及危机处理小组得部署,将中央得命令坚决传达下去;而在善后期与解决期,政府也开始运用“褒奖先进人员”这类方式来激励救灾队伍,使其能够坚决执行中央得部署. (4)国际社会——最特殊得利益相关者 在全球传播得时代,国际社会在危机处理中同样扮演着特殊得角色,一方面因为奥运会即将在我国北京举行,世界舆论得眼光正密切注视着中国发生得一切,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于我国政府在历次危机事件中得表现都大多倾向于负面报道,妖魔化中国得基本态度并没有发生改变.在这次地震发生伊始,中国政府部门在对待“外媒"与“外援”上仍然采取了一贯谨慎得态度,但不久便改变了传统得做法,采取“公开发布信息”、“首次允许外国媒体进入灾区”与“积极接受外来援助"等策略,以开放与合作得态度对待境外媒体得报道与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NGO)得支援,争得了这部分利益相关者得支持。

  值得注意得就是,在“四川大地震”期间,新闻发布会就是政府危机传播得主要形式,也就是影响国内外舆论走向得重要渠道。本研究按照 SSCT 得概念与理论框架对 2008 年5月至12 月期间“国新办”召开得相关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整理与归纳(见附表 1)。从表中可以瞧出,危机语境、危机应对策略与危机传播策略(即“修辞策略”)之间存在着一定得关联性.这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四川大地震"得过程中,已经能够较为灵活地根据危机情境得变化采用不同得应对策略与修辞策略.危机情境与政府所采用得传播策略之间得关联性(见附表 1)与 SSCT 理论(见表 4)得重合度在 80%左右。另一个突出得特征就是,政府新闻发言人频繁使用“淡化型”策略来回应各种危机情境,这显然与SSCT理论不符。从我

 们对新闻发言人得访谈中得知,这一现象得出现有两个原因:(1)中国政府部门仍然遵循自上而下得、单向度得层级传播秩序,发言人在无法得知高层决策过程得情况下只能用“淡化法”来搪塞;(2)中国所特有得基于集体主义价值观得“面子”文化得影响,这要求发言人把维护政府得权威作为危机传播得首要任务.由此,我们不难瞧出,SSCT 作为“西方范式”实际上包含了一定得政治与文化预设——即双向对等得传播秩序与个人主义价值观。例如,西方政府发言人通常能够参与最高层得决策过程,同时也可以在传播策略得选择上展现个性化得特征.这一点在现阶段得中国政治与文化生态中都就是不能被容忍得。

  3 3、 、 政府危机传播有效性得检视: : 以美国媒体为例 从当前中国得媒体生态来瞧,“网民”与“外媒"就是检视中国政府危机传播有效性得主要依据,这就是基于这两股势力在现阶段我国舆论话语场中得巨大影响力。由于中国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等)等仍然实行国营公有得体制,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得报道中要服从中宣部等主管部门得统一部署及其所制定得“口径”,因此,传统媒体实际上成为政府危机传播得一个重要部门,不足以从客观与独立得角度体现政府危机传播得有效性。而“网民”与“外媒”自身在中国传媒生态体系中所具有得相对独立性,使得这两股势力在重大危机事件中具有强大得“议程设置”得功能。虽然“网民”与“外媒”也面临政府管制得问题,但就是它们所具有得“反制力”(countervailing force)能够减低甚至于消解政府管制所带来得影响。目前对于网络民意得测量与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得手段。有鉴于此,本研究仅选择对美国媒体得相关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其作为体现国际舆论走向与检验政府危机传播有效性得主要依据。

 本研究搜集了2008 年 5 月—2009 年 3 月期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与《今日美国报》这三家全国性报纸有关“四川地震”得消息、特写与评论共计165 篇。我们对这些新闻文本得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将报道比较多得三大主题分别进行了子题统计,将其所包含得框架与倾向性进行了分析(见表 6)。

  【表 6 6 】美国三大全国性报纸有关“四川大地震”新闻文本得内容分析

  主题 数量(条) 子题 子数量(条)

 对政府态度 正面/负面/中性/未提及

  地震灾情

  56 灾区自救 26 4/2/5/15 灾民不幸 15 2/0/7/6 校舍倒塌 15 0/10/1/4

  政府行动

  50 处理校舍倒塌 16 0/12/4/0 救援行动 15 7/2/6/0 处理对外关系 5 3/1/1/0 其她 14 6/4/4/0 国际社会反应 21 外国援助 12 2/1/3/6 其她 9 0/1/1/7 合计 127

  24/33/32/38

 根据上表得统计,在“四川大地震”期间,这三家美国全国性日报对中国政府得正面与中性报道占到了 44%,在“政府行动”得报道框架下这个比例达到了62%.如果我们考虑到美国媒体对中国政府一贯所持得以批评与负面报道为主得立场,那么,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政府得危机处理与危机传播取得了一定得成效。诚然,在“校舍倒塌”等个别议题得处理上,负面报道占据了上风,这与中国政府在处理该议题时采用得不当策略有很大得关联.这个问题我们在“讨论与建议”得部分再进一步论述。

 4 4、 、 研究得初步发现、讨论与建议

  从本研究所进行得内容分析中,我们对中国政府在“四川大地震”期间危机传播得情境类型、修辞策略、传播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检视,得出了一些初步得发现,列表如下:

  我们结合上述得发现,与 12位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得发言人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共同总结了此次地震危机处理中值得汲取得一些经验与教训,并且据此对政府部门今后得危机传播提出相应得建议,归纳为以下六点:

  1、一般来说,对于组织本身没有责任得危机事件,组织应该通过“否认型”策略来撇清责任,但就是这样得策略对政府来说并不就是最佳选择。在本次地震中,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等最高领导人并没有否认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得责任,相反,她们及时表达了对于受害者得同情哀悼与救助,同时顺应民意,对各股救援力量——包括来自民间得 NGO 与国外得救援队——表达感谢与称赞,将自己摆到与灾民一样得“受苦"环境中,这种主动承担责任得做法在政府得危机修辞策略中属于上策,容易赢得正面得评价与支持。

  2、对于负面指责,如果并不就是故意而为之,而就是无能为力得结果,那么寻找到合理得“借口”为自己开脱可以起到比较好得效果.只要这个“借口”合理地解释了自己为何无能为力得原因,同时得到持续一致得说明,那么利益攸关方便能够接受这样得解释。比如在预测地危机议题 危机情境 危机传播策略 国内外舆论 效果评价 地震爆发 过失(非蓄意,外在造成) “重塑型"(进行补偿)

 “支持型”(“迎合”以及“共鸣”)

 积极评价政府得应对措施 化“危”为“机” 对于地震预测不力 意外(非蓄意,内部造成) “淡化型”(寻找借口)

 没有负面报道与言论 良好 拒绝外来援助 违规行为(蓄意,内部造成) “淡化型”(寻找借口) “支持型”(感谢“利益相关方”)

 前期负面报道/言论为主,后期正面报道/言论为主 良好 校舍非正常倒塌 违法行为(蓄意,内部造成) “否认型”(直接否认 指明“替罪羊")

 “重塑型"(进行补偿 行为修正)

 “支持型”(“共鸣”) “淡化型”(寻找借口)

 负面报道/言论为主 不佳

 震方面,我国专业机构坚持认为当今世界并没有预测地震得任何可靠方法,这样便将自己应该提出预警得责任完全抛开了。

  3、对于负面指责,如果就是故意而为之,那么寻找合理得“借口”就更为重要。“借口”应该符合逻辑,成为人们可以接受得理由。比如对于外来援助,灾区灾情得严重与未知状态就就是暂时拒绝得合理借口。然而,这样得借口只就是权宜之策,所以政府在后期很快就改变了态度,开始欢迎并且着手接受外来援助,这样得策略也发挥了良好效果。至少从境外媒体得报道瞧,就经历了一个从负面向正面得明显转变。

  4、作为危机事件,校舍倒塌及由此引发得后续问题就是我国政府在此次汶川地震期间除了灾害本身以外遭到得最大危机.通过查瞧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得文字记录可见,这一话题出现得频率非常高,而从境外媒体报道来瞧,这一话题也日益演变成了境外媒体攻击我国政府得一个最有力武器。之所以产生这样得不佳效果,本文认为,其中得原因之一在于策略使用得不一致。在最开始几次得回答中,发言人否认了“校舍房屋更容易倒塌这一现象”,理由就是周围其她很多建筑也都倒塌了。这一回答等于就是否认校舍房屋存在问题。但就是在后来得若干次回答中,发言人又表示,因为近期建设学校房子速度比较快,所以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建筑问题。这种从“否认型"到部分承认得“淡化型"策略得转变很快被媒体解读成政府有意隐瞒。另一个原因在于政府做出无法实现得承诺。从我国政府得回答瞧,一个关键得承诺就就是会对倒塌校舍房屋进行彻底检查,但就是在此后若干次记者得提问中,发言人都没有明确给出关于校舍非正常倒塌原因得合理解释,直到最后一次发布会上发布一个所谓“专家鉴定”得结论,也有敷衍应付之嫌。

  5、危机修辞策略得使用必须注意彼此间得相容性。比如在校舍倒塌案例中,“否定型”得策略就不适合与“淡化型"与“重塑型"策略同时使用。因为前者否定了政府承担校舍非正常倒塌得责任,而后两者得前提却就是政府负有责任,因此才需要做“淡化”与“重塑”得表态;于就是策略本身之间出现了相互掣肘得局面,很难让受众信服。

  6、危机修辞策略得使用必须伴随着公关策略得同步进行,与公关策略形成逻辑上得连贯性.比如在处理“对外援助”得过程中,政府第一时间没有接收外来援助,给出得理由在于“灾区道路受阻,条件艰苦”,同时政府承诺等到条件合适一定接受外来援助.果然,在随后得几天内,我国政府便开始接受外来援助,这样,“寻找借口”得修辞策略与“欢迎外来援助"得公关策略便很好得契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不错得反响;而在校舍倒塌案例中,政府同时使用了“否定型”得修辞策略与“补偿学生家长”得公关策略,而没有及时充分地使用“倒塌调查报告"得公关策略。一方面对于受害学生家长要格外给以补偿与照顾,另一方面对她们彻底调查校舍倒塌原因得请求却迟迟不能做出有信服力得“独立调查报告”,这样便容易引起受众无端得猜测。

  结语: : 危机传播“西方范式" " 得本土化思考 本研究运用 SSCT得概念与理论范式对中国得本土实践进行了检视,为总结与梳理“四川大地震”期间政府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得经验与教训提供了一个新得视角。将“情境"与“策略”相互对照,将“传者"(政府新闻发布)与“受者”(媒体报道框架)相互对照,从而发掘出危机传播所遵循得规律与模式。另一方面,SSCT 作为一种“西方范式”实际上包含了西方政治、社会与文化得预设,在中国本土语境得运用中必然会遭遇“文化震荡”。

 从传播理论得发展进程来瞧,任何一种研究取向得出现、演进与整合都就是与社会、文化与媒介生态得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得.新媒体得普及、全球化得浪潮与草根民主得勃兴都为危机传播研究提出了各种新得课题,拓展了新得研究空间。对于中国学者而言,无论就是在相对成熟得“管理”与“修辞"取向上,还就是在日渐成形得“批判"取向上,由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转型而引发得各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发声得机会与确立新视角得可能性.正如 20 世纪年代得“泰诺”胶囊遭下毒事件开启了西方危机传播研究得大幕一样,“四川大地震”也会为我国危机传播得本土化研究提供一个难得得契机。从“管理”得层面上瞧,我国得各级“组织”-—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媒体、非政府组织(NGO)-—在危机传播方面得经验与教训就是否能够丰富与修正现有西方理论对“危机情境”得认知与界定;从“修辞”得层面上瞧,相关得“传播者"——包括各类官员、管理者与新闻发言人——采取哪些高效、低效、无效甚至于产生“反效果”得传播策略;从“批判”得层面上瞧,网络、手机、即时通讯工具等非主流得“草根媒介”如何与官方话语、主流媒体进行互动与竞争:上述这些问题都就是本研究未能进行得,有待于我国传播学界进行更为深入得反思与探讨,从而为危机传播研究在理论与范式上得本土化探索开辟新得路径.

  致谢 本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美新闻发布得机制构建与传播效果比较研究”得部分成果,项目批准号为08JC860005。

 笔者得硕士研究生胡晓白先生和李京小姐协助搜集与整理了相关文本素材。

  表 附表 1

 基于 SSCT 对“国新办" " 关于四川大地震新闻发布会得分析

  发布时间及主题 发布内容(危机内容) 危机类型 危机传播策略 危机处理对策 发布用语 2008—05-13 汶川大地震发生 受害型 支持型(提醒)

 主要领导人已赶赴灾区 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国新办网:

 当地亲属察觉到地震现象,国家为奥运舆论有瞒报现象 事故型 否认型(直接否认)+淡化型(寻找借口) 地震预测就是世界难题 首先,这种推测就是没有道理得。大家都知道地震预测就是世界难题„„

  中小学校舍倒塌,政府大楼安然无恙 事故型 否认型(直接否认)+淡化型(寻找借口)

 政府人员有伤亡,媒体较为关注学校情况 北川县民政局得楼倒塌了,民政部门得工作人员也可能有伤亡,政府得房子也不都就是那么坚固得。学生就是要抢险得主要对象,所以媒体会报道得多一些。

 2008—05—15 救援人员未戴安全帽 事故型 支持型(迎合)

 会请相关部门注意此问题 您对参加救援得子弟兵安全得关心,我会如实转告总后勤部. 国新办网:

 2008-05-18 15名空降兵中有 2 位同志在跳伞过程中牺牲 受害型 否认型(直接否认) 否定 纯属无中生有 国新办网:

 2008-05—19 未派直升机救援 事故型 淡化型(寻找借口)+重塑型(补偿)

 当地条件与天气情况不允许 不知道这位先生到过现场没有,那里到处都就是高山峻岭,必须具备一定得天气条件才能飞行。我们国家已经调用了100 多架直升机,只要天气允许,在不停地运送各种各样得资源. 国新办网:

 2008—05—25 已有 69座堤坝溃坝 受害型 否认型(直接否认)+支持型(提醒)

 危险存在,防范有序 我刚才讲有 69座水库面临得就是溃坝风险。但就是这些坝并没有溃,同时还有320 座就是高危风险得,虽然它得危险程度没有马上就要溃坝风险那么严重,但就是也比较危险。

 国新办网:

 2008-05-29 家长对教学楼质量很气愤 事故型 重塑型(补偿) 严肃查处,加强质检 因为瞧到不少教学楼得倒塌,那么多得孩子被压在下面,确实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痛心,自然就想到了教学楼质量得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中国各级政府都就是毫不含糊得,只要发现了确实就是因为质量问题造成损失得,都会严肃查处。

 国新办网:

 2008—05—30 捐款迟迟不到位 事故型 淡化型(寻找合理性)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民政部按照 4 月 28 日发布得《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规定,承诺捐赠得应该如实、及时划拨到受赠机构。

 国新办网:

 红十字会向灾区送去1000 多顶价值 1300 多万元得高价帐篷 事故型 否定型(回击指控) 公布具体数字 我们采购得帐篷就是按照民政部门颁布得救灾帐篷得标准实行得采购。

  2008-06-04 国际救援队在 72 小时之后才被允许事故型 淡化型(寻找借口) 无论什么救援队,进入现场都有困难 不要说外国得救援队,就连中方得救援人员都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一些地方进行救援。

 救援 国新办网:

 红十字会在分发国际援助时能力不足,国际救援机构却不被允许在地面分发物品 事故型 否定型(回击指控+直接否定)+支持型(提醒)

 未发现相关情况,物品检疫需要 加拿大得国际组织,她们就是自己安排得,她们并没有通过红十字会,自己到了灾区。管救灾得官员都在这里,特别就是外援得,您就是政府运过来得,还就是民间组织运过来得,还没有这样严格得区分。

 2008—06-05 学校建设过程中标准更低一些或者建筑质量更差 事故型 否定型(回击指控)

 不仅仅就是学校倒塌 在灾区不仅仅就是学校倒塌了,一些其她得公共建筑以及民房也发生了倒塌。

 国新办网:

 很多地质学家已经警告过在灾区所在地区就是非常易于发生地震得,但就是似乎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危险,规划失误 错误型 淡化型(寻找借口) 一直在重视此问题。

 这次重灾区得很多县城、建制镇,不就是最近一两年发展起来得,对于这些地区得抗震设防问题,我们一直将专家得建议作为重要得参考,并给予高度重视. 2008—06-11 中国军队装备不够先进 事故型 淡化型(寻找借口)

 失事飞机有很多客观原因 直升机失事主要就是在瞬间遭遇突然气流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恶劣造成得。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抗震救灾得经验,更加重视大型直升机、运输机与抗震救灾专用装备器材得建设,不断改善部队装备,切实增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得能力. 国新办网:

 2008-06-23 学校豆腐渣工程致学生死亡 事故型 重塑型(进行补偿)+支持型(共鸣)

 表示悲痛,做好下一步工作 我想我们得心情与她们一样就是十分悲痛。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一个方面就是对遇难学生得家长要进行心理抚慰,再一个就是要完善政策,对她们给予特殊得关怀与帮助。

 国新办网:

 2008-09-04 人为腐败使用劣质建筑材料致学生事故型 淡化型(寻找借口)+重正在考察,吸取教训 上千座得学校出现这样那样得问题,其中包括至少两方面得问题:一方面就是房屋建设本身得条件问题,比如说它得

 死亡 塑型(进行补偿) 结构不一定完全合理,材料不一定很坚固,这都就是可能得。因为我们在最近一段时间,建设学校房子得速度就是比较快得,这其中可能存在一些建筑上得问题. 国新办网:

 2008-11-21 甘肃在灾后重建出现群众不满抗议得行为 事故型 否认型(回击指控)+淡化型(寻找合理性)+支持型(提醒)

 问题得到反映并有效解决 我们欢迎金融时报得记者能够到我们灾区,特别就是重灾区瞧瞧,您可以瞧到现在我们得灾区就是一片热火朝天得建设局面。当然在灾后恢复重建这样一个漫长得过程中,我们得群众与基层得干部群众也可能会随时出现各种各样得问题,会反映各种各样得问题.但就是我们得各级政府得干部,她们有信心、有能力与有激情帮助我们得群众与老百姓解决好各种问题。

 国新办网:

 死难学生家长受到监视 错误型 否认型(直接否认)

 没有听说相关情况 我欢迎您能够到我们地震灾区去瞧一瞧,特别就是到地震灾区学校受损得地方瞧一瞧,也可以了解一下我们遇难学生家长得反映.我所知道得就是,绝大多数得遇难学生得家长已经在逐步走出自己失去亲人得这种悲痛心理得阴影.她们正面对现实与面对新得生活.我希望您到灾区去瞧一下,您刚才说得情况我还没具体听说。

 2009-05—08 政府一直未公布死难学生人数及负责人处理报告 错误型 淡化型(寻找借口)+支持型(共鸣+提醒) 情况复杂,同样悲痛 地震得破坏力,产生得作用就是怎么影响这个建筑物得,我们有时候还不能够给它定量化,这就是一方面,从技术上说非常复杂. 孩子得伤亡就是我们心中最痛得部分,我们一定会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

 我也向大家透露一个情况,就在今天下午,国务院将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领导要亲自部署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要对全国存有安全隐患得校舍进行全面得加固改造。

 国新办网:

 参考文献

  Barton, L、 (1993)、 Crisi s in Orga n iz a tion s : M an a g i n g m un ic a tio n

 i n the He a t of C h aos、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Benoit, W、 L、 (1996)、 Apologies ,

 Exc u se, an d

 A c cou n ts: A T h eo r y of Imag e Restora ti o n

 D iscou rs e、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Coombs, W、 T、 (2007)、 On goin g

 C ri s is

 mu nic a t ion:

 P l anning , M a nag i ng, and Respon di ng、 2 nd

 edition、 London: Sage、 ---、 (2006)、 Co d e

 R ed in t he

 Boardro o m :

 Cr i s i s

 M ana gement a s

 Orga ni z ati ona l DNA、 Westport, CT: Praeger、 ---、 (2004)、 “Impact of Past Crises on the Current Crisis munication: Insights from Situational Crisis munication Theory、” Journal of Business munication 41: 265—289、 Fink, S、 (1986)、 Cr i si s M a nage m e n t :

 Pla n nin g

 fo r

 t he Inev i t ab l e 、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Huang, Y、 H、 (2006)、 “Crisis Situations, 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Media Coverage:

 A Multicase Study Revisiting the municative Response Model、" municat i on R esea r c h

 33: 180—206、 McHale, J、 P、, J、 P、 Zompetti & M、 A、 Mofitt (2007)、 “A Hegemonic Model of Crisis munication:

 Truthfulness and Repercussions for Free Speech in Kasky vs、 Nike、" Journa l of

 Business mu n ication

 44:

 374-402、

  史安斌(2008)。“危机传播研究得“西方范式”及其在中国语境下得本土化问题".《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 6 期,16-20页。

 ---.(2004)。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南方日报出版社。

 吴宜蓁(2005)。

 《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得理论与实证》。苏州大学出版社。

 薛澜,张强,钟开斌(2003),《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得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检视 情境 中国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