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城市规划原理》规划原理复习提纲(2)

 城市规划原理(一)知识点

 1 1 、掌握:

  第一部分

 城市规划概论 :

 城市 、

 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对乡村); 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 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urban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city

 城市化(定义、表现特征)、

 定义: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表现特征:

 特征:

 1.人口与土地向非农业形态转化

 2.产业结构:一产比重降低;二、三产提高 城市化水平往往是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 城市规划;

 1)必要性:城市化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演进特征。城市规划,作为应对城市问题,配置空间资源,有目的地干预城市化的一种社会分工。

 2)内核:土地使用、道路交通、绿地生态、建筑形态、支持设施、环境景观 3)实质: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安排好城市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土地使用相关的事项 。

 4)特点:是一门综合的学科,这是因为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所有物质要素形成的基础。因此,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的调节,改善土地使用中包含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进而协调城市的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指导城市发展的目的。

 《雅典宪章》、

 背景: :

 产生:1933 年,CIAM 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Charter of Athens)

 内容:

 1)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居住问题: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生活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等。建议住

 宅区按邻里单位规划。

 3)工作问题:是由于工作地在城市中无计划的布置,远离居住区,从而造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

 4)游憩问题:主要有大城市缺乏空地,城市绿地面积少。建议新建的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增辟旧区绿地,在市郊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5)交通问题:靠局部的放宽改进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须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考虑适应机动交通发展的全新道路系统。

 缺陷:

 形成了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控制物质空间变量,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这一思想是 50 年代以前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主导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所形成的城市规划方式主要是物质空间规划(Physical P1aning)。

 当时意义:

 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尤其是在 19 世纪快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张发展的大中城市中,工业和居住混杂,工业污染严重,土地过度使用,设施不配套,缺乏空旷地,交通拥挤,由此产生了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而功能分区方法的使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

 历史意义:

 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过程来看,《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是一种革命。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先前的城市规划追求图面效果的局限,对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起了引导作用。

 《马丘比丘宪章》、

 背景:

 1977 年 12 月,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聚集于秘鲁利马(LIMA),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集会后发表了《马丘比丘宪章》 内容: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改变过去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进行描述的观点,而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着重指出了在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协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思想:

 1)批评《雅典宪章》的功能区,认为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结构的有机性,没有考虑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2)宪章认为城市规划和住房设计必须反映“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并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建立公平的土地使用法规,公交优先才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定义: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

 托管理。

 实质:

 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结合体,并形成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特点:

 1)提出限制城市的规模: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三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2)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由六个单体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把城市和乡村统一成一个相互渗透的区域综合思想,形成一个多中心,整体化运作的城市系统。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影响: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 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勒. .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

 规划方案:《明日的城市》、《阳光城》伏埃森(Voison)规划 规划观点:

 1)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城市中缺少绿地,日照、通风、采光、游憩、运动的条件差 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 3)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提高城市中心区的高度,向高层发展,低密度、高容积率的发展模式 4)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宽道路、加强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实质:

 城市集中主义 缺点: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两个阶段、五个层次组成,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 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部分

 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用地分类

 按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采用大、中、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 8 大类、35中类、44 小类。BMW

 USA

 GR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绿地、居住用地 住区的类型与规模、

 类型:

 1)按位置 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 城市住区 乡村住区 2)按建设条件 新建住区 城市旧住区 3)按建筑层数 低层住区(1~3)

 多层住区(4~6)

 中高层住区(7~9)

 高层住区(10 以上)

 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规模:居住区规划一般按三级设置: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组团

 居住小区

 居住区 户数(户):

  300~1000

 3000~5000

  10000~16000 人口(人):

 1000~3000

  10000~15000

 30000~50000 占地(公顷):

  4~6

  10~35

  50~100

 其他划分: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街坊-居住组团-住宅群-单栋住宅

 没有一个城市只有一种住区类型。没有一个城市只需要一种住区类型。每个城市的住区都有自己的类型和自己的特征。多样性是城市的天然属性。城市住区是反映这种天然属性的基调。

 邻里 单位 — 居住小区 —— 扩大小区 —— 居住综合体和综合区的规划

 邻里单位:

 提出:1929 年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 六个基本原则:

 1) 规模 (size):以一所小学所服务人口提供住房,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 5000 人左右,规模小的 3000-4000 人 2) 边界( boundaries)周边以城市干道为界,避免过境交通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 内部道路系统 (internal street system)利于邻里内部交通的道路系统。出入口不能与干道对面邻里单位出入口相接。

 4) 开放空间 (open

 space)提供一系列小公园及娱乐空间构成的开放空间系统,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小孩身心发展。

 5) 机构位置( institution sites)学校、教堂和社区中心集中设置,服务范围与邻里单位界限吻合。

 6) 当地商店 (local shops)为邻里单位人口服务,自给自足

  邻里单位案例:上海曹杨新村

 居住小区:

 我国从 50 年代末开始使用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至今仍沿用。

 扩大小区:在干道间的用地内(100-150ha)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的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合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

 技术思想演进脉络;

 住宅的类型与户型;

 类型:

 按建筑层数:低层 1-3

 多层 4-6

  中高层 7-9

 高层 10 以上 按户型组合:

 A 单元式住宅:梯间式/外廊式/内廊式/点

 式 B 低层花园式:独立式/并列式/联立式【 每种类型的住宅每户都占有一块独立的住宅基地。基地一般在 250- -0 500 平米之间。】

 户型:

 梯间式

 每层联系的户数一般在 2-4 户。户数越少,更好地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和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一般在多层住宅中采用较多,可作条式连接。

  点式

 楼梯间和电梯间都集中在住宅中央,无直接采光。因此,点式住宅与内廊式住宅有相同的缺点,但对住户影响较小。通风和采光较好,每层联系的户数可多可少,一般在高层住宅中采用较多,独立性强。

 外廊式:每层户数一般在 4 户以上,且每户都能得到均等的居住条件。由于公共外廊对住户私密性有一定影响,居室的位置宜远离外廊布置。

  内廊式

 内廊式住宅走廊较暗,对住户私密性的影响也较大。住户的通风和采光也不良。

 独立式

 拥有较大的基地,住宅四周均可直接通风和采光,可布置车库。、

  并列式( ( 双拼)

 为两栋住宅并列建造,住宅有 3 面可直接通风采光,可布置车库。基地较独立式住宅小。并列式(双拼)。为两栋住宅并列建造,住宅有 3 面可直接通风采光,可布置车库。基地较独立式住宅小。

 联立式

 为一栋栋住宅相互连接建造,即城市住宅(Town House)。每宅占地规模为最小,面宽从 6.5-13.6 米不等。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基本形式及特点、

 (课本 p505- - 507 )

 类型:1)行列式

 2)周边式

 3)点群式

  4)混合式

 5)自由式

 行列

 基本形式平行排列 交错排列(前后/左右/前后左右/山墙/)

 变化间距

  单元错接(不等长错接/等长错接)

 成组改变朝向

 扇形排列

 曲线形

 折线形 优点:日照好,有利通风 /有规律,也富于变化 /工程简单,便于施工 。

 缺点: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 ,易产生交通穿越/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 。

 丰富空间的措施

 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 。

 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

 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

 案例 源宏世纪花园

 上海凉城新村

 周边

 单周边

 双周边

 自由周边

 优点: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建筑密度 / 组成的院落完整,封闭性好 /安静、安全

 / 寒冷地区有利挡风与防寒。

 缺点: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 / 炎热地区较难适应 / 不能适应地形变化,土石方量大 / 结构与施工较为复杂 / 不利于抗震。

 案例 万科四季花城

 上海临港新城主城区

 点群

 是低层独立式、多层点式和高层塔式住宅自成相对独立的群体布置形式 。

 优点:利于通风和日照 / 规律性较强,生动、富于变化。

 缺点:空间缺乏封闭感 / 寒冷地区不利于挡风。

 混合

 混合式为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的结合。

 常见的是以行列式为主,辅以院落周边布置或点式结合。

 具有行列式、周边式与点群式布局的优缺点特征 。

 自由

 散立

 曲线形 曲尺形

  建筑结合地形,在满足日照通风等要求下,成组自由灵活地布置。

 自由式由不规则平面外型的住宅形成的,或住宅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布局方式。

 优缺点须结合具体空间。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对比

 韵律节奏

 比例尺度

 色彩

 绿化

 道路

 建筑小品 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噪声的防治;

 日照间距系数:是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需要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的条件。

 群体组合的类型:

 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内容、

 类型:

 八大公服

 按性质分

 金融邮电

 商业服务

 医疗卫生

 教育

 社区服务

 市政公用

 文化体育

 行政管理及其他

  按使用频率

  按是否盈利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

 影响因素:使用频率和设施的规模效应 按时间距离算/按空间距离算 居住区

 800-1000m 小区 400-500m

 组团 150-200m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的类型和原则;

  千人指标:

 公共服务设施的 数量、用地和建筑面积的计算以“千人指标”为主。

 对于新建居住区 商业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规划控制可采用“千户指标”。

 千户指标:

 即每千居民家庭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对于商业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规划控制可采用“千户指标”。优点:

 家庭是组成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商业部门的商品供应主要根据 户的经济水平、生活购买力进行预测。

 避免千人指标因 户均人口变化弹性较大的不足。

 原则:

 1)须与居住区人口规模相对,并考虑不同城市、不同地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可根据规划组织结构类型和规划用地四周的设施条件,对配建项目进行合理的归并、调整,但不应少于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应配建项目与千人总指标 3)当规划用地内的居住人口规模界于组团和小区之间或小区和居住区之间时,除配建下一级应配建的项目外,还应根据所增人数及规划用地周围的设施条件,增配高一级的有关项目及增加有关指标.

 考虑因素 与规划结构相适应 保证各级公共服务设施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形成各级生活中心 相关项目可组合布置 结合上下班人流方向、公交站点布置 充分发挥设施的经营效益 充分考虑到发展的需要

 常见的布局方式:

  住区道路的类型与和分级、

 居住区级

 小区级

 组团级

 宅间小路 车行道

  10-14

  6-9

 3-5

  人行

  2.5 以上 红线宽度

  20-30

 10-14

 建筑控制线之间 8-10

  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叫做道路红线宽度,它由三部分组成:

 1)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 2)铺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 3)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等。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规定( 自己添加 )

 1)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 出口,设置 间距在 0 150 米以上,与道路 交角不小于5 75 度; 2)区内 尽端式车道长度 不超过 0 120 米,尽端设 2 12 x12 米的 回车场; 3)当 道路坡度大于 8%,应辅以 台阶解决竖向交通

  住区道路交通的组织模式与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组织模式:一般分为“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三种 居住区内主要 道路布置形式常见的有:

 丁字形、十字形、山字形。

 居住小区内部 道路的布置形式有: 环通式(内环式、外环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

  居住区绿地的功能与构成、

 城市绿地系统:

  功能:美化环境、改善地区小气候、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在居住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改善地区小气候并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成:包括宅旁绿地、居住区街区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区小游园、组团或街坊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的分类与布置;

 居住区公共绿地分类:居住区公园、小区小游园、组团或街坊绿地

  居住区规划用地平衡表(内容与作用)。(此部分内容可以结合期中

 的居住区调研报告复习,关键是掌握对居住区(小区、组团)规划,各个方面的分析)

 内容:

  作用:

 1)用数量表明住宅区的用地状况; 2)初步评价住宅区的环境质量;; 3)初步审核各项用地分配比例是否科学合理 4)方案评定和管理机构审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三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与特征;

 控规的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要素(规定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用地; 兼容性的意义、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的关系等);

 用地兼容性意义:为了使控制性详细规划 既有“弹性”,又不失去控制作用,各地拟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表。

 用地性质 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弹性余地,要制定土地相容规划。所谓“相容”,是指某一类性质的用地内 允许建、不许建或经过某规划部门 批准后许建的建筑项目。

 土地使用兼容的原则

 (1) 促进相关功能建筑的 集中布置; (2) 提高土地 经济效益; (3) 减少环境 干扰; (4)确保 非营利性设施、 市政设施用地 不被占用; (5)保持土地使用的 有限灵活性,允许部分建筑、设施 混合布置:

 (6)土地使用兼容应注意到其宽容度和灵活性以 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又 不 违背 总体规划。就具体分类各地应 从实际出发具体对待,不强求一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 内容;

 新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调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 (规定性)

 。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

 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2 2 、理解:

 第一部分

 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的形成、 城市进化理论; 城市规划体系。

 第二部分

 居住区规划原理:

 住宅区与社区;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家庭生活与住宅功能、 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的定额指标; 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结合地形、气候、用地规模、规划结构、周边条件、居民出行特征,规划设计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断面形式 2)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 3)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的要求,尽量少反向交通 4)道路布置应满足创造良好环境卫生要求,走向有利于住宅的日照与通风。

 5)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敷设要求 6)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疏散通道、场地、救护等)。

 7)在旧城改建地区,应充分考虑地上地下建筑、市政设施和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道路的线形、断面应与建筑群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9)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原则; 1)有恰当的服务半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组团绿地、道路绿地、小游园/公园)

 2)公共绿地应考虑不同年龄结构的居民 3)结合地形尽量保留原有的绿地和大树 4)植物配置应具有环境识别性,地区特色 5)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考虑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 1)公共绿地应分级设置有恰当的 服务半径:

 【一般情况下,人的步行速度为 5km/h,即是 80mm/min】

 居住区公园 小游园 组团绿地 其他条块绿地 最小规模(公顷)

 1 0.4 0.04 0.04(宽度≥8米)

 步行时间(min)

 8-15 5-8 3-4

 2)

 至少应有一个边与 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3)宜采用 开敞式,并设置一定的居民活动场地与设施,便于居民休憩、散步和交往等; 4) 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 70%; 5)组团绿地和其它块状条状绿地的设置应有不小于 3 1/3 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 建筑日照 阴影线 范围之外,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

 居住区绿地规划的面积计算

  居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地位与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

 3 3 、了解:

  第一部分

 城市规划概论:

 《华沙宣言》、 《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流变。

 第二部分

 居住区规划原理:

 郊区大盘的起源与发展、 新城市主义关于居住区规划的思想、 新城市主义反对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尤其反对尺度巨大的功能单一化。

 基本原则:

 (1 1 )紧凑性原则。要生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提,因而要有足够的容积率和紧凑度。这样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街区的尺度控制在边长 600 英尺(183 米)格子 (2 2 )适宜步行的原则。步行对营造城市社会生活非常关键。为了支持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应该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点与住宅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在步行范围之内。通过适宜步行的空间设计,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有助于消解汽车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干道宽度大约 34 英尺(10 米),标准街道宽约 24 英尺(7 米)人行道至少 4~5 英尺宽(1~2 米)

 (3 3 )功能复合(多样性)原则。要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服务、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支持步行和公交主导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这种多样性增强街坊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吸引人们外出步行、介入社会生活; (4 4 )可支付性原则。通过紧凑性开发,提高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并“浓缩”了税源,因而让市政当局负担得起(而在松散低密度的郊区,市政所获得的税收及其他收益,根本不足以抵偿所投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花费,市政是入不敷出的)。通过在社区中提供多种类型不同价格的住宅,让更多不同阶层的家庭都有可能支付得起。

 新城市主义两大组成理论为:

 1)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2)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

 丰富住宅群体空间组合的手法; 广州市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1)国家康居小区的 机动车停车按 0.2- -5 0.5 车位/ / 户设置 2)居民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 3)停车车位数 大于 0 50 辆,应设置 2 2 个出入口。

  大于 0 500 辆时,应设置 3 3- -4 4 个出入口。

  出入口之间的 净距大于 0 10 米。

  停车库出入口应 后退道路红线,不小于 0 10 米。

 车辆 双向 行驶的 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 7 7 米, 单向不小于 5 5 米。

 停车场布局

 1)集中式或分散式停车库

  (地面车库 / 底层架空 / 地下或半地下停车库 /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2)集中式或分散式停车场 3)路边分散式停车位 4)分散式私人停车房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

 第三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相关规划类型; 我国部分地区对土地开发控制的探索。

推荐访问:原理 提纲 城市规划

上一条: 家庭理财规划 下一条: 第五水厂监理规划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