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2015年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5 年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14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 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以“十大战略支撑点”为抓 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较好完 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认真落实省、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511 亿元、同比增长 8.2%,财政收入 90.2 亿元、增长 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51.7 亿元、增长 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0 亿元、增长12.6%,外贸进出口总额 9.1 亿美元、增长 12.9%,市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526.2 亿元、增长 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00 元、增长 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00 元、增长 11.5%。

 二是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扎实开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年”活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54.2 亿元、同比增长 3.5%,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 190.5 亿元、增长 9.3%。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8 万亩、特色产业基地 7.2 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 196 家;茶叶产量 3.3 万吨、增长 5.8%,清洁化加工生产线达 80 条, 祁门红茶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优势产业,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 22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 130.7 亿元、增长 11%。新增院士工作站 1 家、博士后工作站 1 家、中国驰名商标 1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1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 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 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140 亿元、增长 14%。科宏股份等 3 家企业在“新三板” 挂牌。加大园区建设和产业招商力度,落实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政策,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 2805 亩,全市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65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506 亿元,园区税收占全市工业税收 70%以上。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完成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 园规划编制,服务业增加值 220 亿元、增长 8.2%。借势《大黄山》热播,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成功举办 2014 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等活

 动,全年接待游客 4165.1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354.4 亿元,分别增长 11.6%和 12.7%。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晋级国家 5A 级景区,黄山风景区入选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我市被评为 2014 年度最佳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并荣获中国摄影之乡称号。

 三是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海事、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以及中心城区城管体制改革, 基本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分类工作。“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稳步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各类企业增长 25%。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黟县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制任务,积极探索农民资金互助社建设。制定出台《黄山市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 9 个规范性文件,古民居流转改革有序推进。深入推进林权流转改革,江南林权交易所与东方园林实现股权合作,与省内 13 个市签署了会员制合作协议,覆盖全省的林权交易平台基本建成。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台湾居民口岸落地签注获批启用,黄山屯溪机场升格为国际机场,恢复黄山至香港、新开黄山至高雄包机航线,黄山口岸出入境达 9.8 万人次。持续推进招大引强,卓达集团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重点招商项目开工建设,甲骨文和易安信教育培训中心、科大讯飞“智慧旅游”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建材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暨研发中心、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皖新物流园、惠普(黄山)软件创新基地、新徽商创新园、青岛伟业“欧洲之星”欢乐谷、国家地理四季黄山 3D 影院等项目成功签约,与北京国际信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省属五大文化企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新签项目到位资金 120.2 亿元,外商直接投资 2.78 亿美元。

 四是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京福高铁黄山段线路建设全线建成,黄杭铁路开工建设,黄山北站、歙县北站主体完工,客运枢纽启动建设。

 龙门岭隧道及接线工程竣工,歙黟一级公路、第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加快推进。市图书馆、徽州糕饼博物馆竣工运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基本建成。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屯溪老街公房住户搬迁 224 户。中心城区完成投资 200 亿元、增长 9.9%。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步伐加快,屯光等 8 个镇跻身全国重点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 1.2 个百分点,达到 50%。扎实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36 个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我市包揽皖南片区考核前五名,徽州区、黄山区、屯溪区荣获“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区县”称号,西递、 宏村、猴坑、山岔入选“中国名村”300 强,美好乡村建设走在全

 省前列。

 五是生态优势日益彰显。获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通过中期绩效评估,试点延续达成初步共识。新安江上游段综合治理基本完成,农村保洁和河面打捞常态化开展,52 个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完成投资 25 亿元。组织实施太平湖国家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完成投资 7.5 亿元。深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和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完成 471 个提升点建设,新建苗木基地 3845 亩,工程造林 6.1 万亩,黄山区、祁门县跻身首批省级森林城市。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省继续保持领先,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在省社科院 2014 年安徽省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中,我市位列榜首,在中国社科院 2014 年中国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名列第二。

 六是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全市财政民生支出 115.1 亿元,增长 10.5%。精心组织实施 36 项省市民生工程,完成投资 37.3 亿元,荣获全省民生工程绩效考评先进市称号。“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6.8 亿元,人均受益 580 元。城镇新增就业 3.2 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1.5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3.7%。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五项社会保险参保 93.5 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 81.2 万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重点优抚和五保对象补助标准,省内异地就医实现即时结算。新农合参合率 101%,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城乡医疗救助 10.5 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 2611 万元。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 7579 套,基本建成 6638 套,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入住保障性住房。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歙县金竹村、休宁县阳台村等重点地质灾害点避让搬迁基本完成。实施扶贫项目 553 个,完成投资 5.1 亿元,2.2 万人实现稳定脱贫。首页 1234567 尾页 七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启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提升整治古村落 40 个、修缮古建筑 151 幢,打造新业态 150 处,完成投资 9.8 亿元,新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5 个和中国传统村落 25 个,108 个古村落入选全省首批传统村落,徽州府衙修复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新建、改扩建各类幼儿园 17 所,完成 23 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新设立市新城实验学校,启动屯溪一中 新校区建设。继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心城区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现“零收费”。市医院综合大楼加快建设, 市二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市中医院搬迁并投入使用,“新安名医 堂”对外接诊。全面落实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以内。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我市运动健儿在十三届省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吕秀芝在亚运会上勇夺金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16 项指标控制在省下达范围之内。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8 个精品社区、70 个试点村社区完成建设。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做好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信访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创建,荣获“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先进市”和 “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邮政、统计、档案、地方志工作得到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 关规定,着力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依法行 政,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 行为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 费清单制度建设,完成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衔 接落实工作,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 15.6 万件,提前办结率达 99.3%。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451

 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大幅度精简会议、文件和事务性活动,坚持勤 俭办一切事业,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 27.3%。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政府性资金、政 府性债务和土地出让等管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 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 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黄山现代化建设的中央、省驻黄单位和海内外友好人士,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部分指标未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

 资,受房地产市场和政府投资影响,增速降幅比较大;实体经济不强、产业支撑不足、财政收入质量不高,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 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部分城市低收入群 体和深山区、库区、老区群众生活依然困难,就业、教育、医疗等 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生态保护、防灾抗灾、安全生产和社会治 理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工作谋划不深,推 动落实不力,庸懒散拖等不作为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各级政府运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 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各位代 表和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15 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 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宏观形势依 然严峻,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调整和修复期,国内经济下 行压力依然较大。在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黄 山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随着京福高铁建成通车“高铁时代”的到 来,随着“六大战略平台”政策红利的释放,随着国家促进旅游业 改革发展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近些年“十大战略支撑点”强力推进, 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要善审大势、把握趋势,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全面加快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业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计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8%, 财政收入增长 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工作导向。

 一是更加注重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搭建服务平台,让更多有创业意愿的人都能实现创业的梦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外部优质资源参与到黄山的建设发展中,让外

 来投资者都能取得合理的回报。通过营造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黄山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企业创新的热潮。

 二是更加注重培育新增长点。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积极适应新的消费趋势,立足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坚持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加快推进现有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与互联经济、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运动休闲等相关联的产业,加快打造支撑黄山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首页 1234567 尾页 三是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要 求,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 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塑造乡村特色、彰显徽风徽韵,让我们的城 市更有品位,让我们的乡村更有特色,让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四是更加注重改善民计民生。在新常态下更好地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更好地统筹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强化产业发展增加公共财力,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增收致富,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大家在衣食住行中真切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不断增强全市人民幸福感和自豪感。

 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扩大有效投入,持续推动招大引强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项目工作水平,切实发挥项目的支撑作用和投资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抓好 600 个以上年投资计划超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超 500 亿元。全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黄杭铁路、歙黟一级公路、宁国至黄山天然气支线工程、高铁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济祁、芜黄高速公路黄山段前期工作,力争月潭水库、黄千高速开工建设,确保京福高铁、黄山高铁客运枢纽(一期)等项目建成运营。全力抓好重大产业类项目,开工建设中关村(黄山)科技园、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皖新物流园、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暨研发中心、中国物联黄山研发基地等项目,确保黄山农产品物流园、昌辉新区、康师傅瓶装水、卓达新材料等项目建成运营。通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的实施,助推即期经济增长,并为黄山长远发展增添动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的主抓手,坚持把一流的资源配置给一流的企业,立足日益凸显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围绕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大力开展优势资源招商、产业链招

 商,力争海亮集团农业开发、红星美凯龙、台湾宝岛城、华侨城东 黄山旅游开发、中国人寿花溪饭店改造及养生项目、万达文旅综合 体、黄山“阅生活”城市文化综合体、龙腾影视文化创意园等一批 重点在谈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力争再引进一批新型工业、现代服务 业、现代农业项目,力争全年新签亿元以上项目 100 个以上,其中 工业项目 20 个以上,新签项目开工率 50%以上,到位内资增长 8%,外商直接投资增长 5%。积极探索 PPP 模式,加快推进水、电、气、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作类项目建设。进一步完 善重大招商项目联合预审机制、调度督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营 造全市上下齐心合力抓招商的浓厚氛围。

 切实提高项目工作水平。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战略平台, 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谋划一批有质量、有深度、牵动力强的产业类和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大规划。按照依法合规、程序完善的要求,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管理规定,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管, 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 健全推进机制,全面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二)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切实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攻方向,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 升农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 3.5%, 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 200 亿元,增幅超过 10%。打好生态牌、 绿色牌,继续把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全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 1.5 万亩、高效生态茶园 3 万亩,建成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质量安全、品牌塑造、并购扩张、市场营销,举办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百年金奖’系列活动,扩大黄山茶的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毛竹、油茶、枇杷、菊花、山核桃、食用菌以及泉水鱼、皖南花猪等特色种养殖规模化经营,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力争全年新发展各类特色基地 4.7 万亩。大力开展农超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力争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 5 亿元;积极推广减肥降药等新技术,普及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标准化养殖等实用技术,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发展各类家庭农场 80 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

 30 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主要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 98% 以上。

 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以《黄山市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引领, 优先发展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三大成长产业,加快打造装备制造、绿色软包装两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两大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对重点行业、规上企业的运行监测和协调服务,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扩张,支持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加快发展,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 30 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着力抓好 127 个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资 100 亿元以上。充分发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0 家,组建省级院士工作站 1 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家。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百亿园区培育行动计划”,继续抓好园区“双清双控”,鼓励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增长 10%以上 、税收增长 12%以上。加快机电、化工、纺织服装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开拓非洲、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8%。

 持续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加快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 12%,旅游总收入增长 13%,入境游客增长 10%,旅游创汇增长 11%。突出抓好黄山风景区国际精品景区建设,巩固提升古徽州文化旅游 区 5A 创建成果,深入推进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启动太平湖、齐云山 5A 创建工作。大力培育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体验性、参与性新型业态,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结合,采取市 场化的办法,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摄影、户外运动等品牌赛 事,开发一系列既体现徽州文化、又有时尚特征的旅游商品。结合 美好乡村建设和徽州传统村落保护,推出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乡 村旅游度假产品。强化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理念,完善旅游营销政 策,创新营销方式,抢抓京福高铁开通和黄山口岸扩大对外开放机 遇,重点拓展京福高铁沿线和东南亚等客源市场。启动外国人口岸 落地签证前期工作,争取开通马来西亚、泰国包机航线。加快推进 旅游信息化建设,组建黄山“国家自然景区智能旅游服务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鼓励旅游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确保讯飞爱途智慧 旅游上线运营。继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努力营造安全、优质、舒适的旅游环境。首页 1234567 尾页

 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全面启动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 设,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园区产业规划和产业招商,努力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8%。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软件、服务 外包、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鼓励支持重点服务业企 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欧洲之星”欢乐谷、苏宁生活广场、河马 动漫、奇瑞黄山汽车露营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安邦国际养生度假区、奥运户外运动基地、国家地理四季黄山 3D 影院等项目开工建设。合理引导商品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制定出台电子 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组织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 借助互联这一新兴平台,让更多的黄山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 界。

 (三)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抓好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全力抓好城镇建设。启动“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 2020)编制,推进市县“多规合一”。重点抓好“一环三片”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新区快捷路、梅林南路,构筑城市外环,推进北部经 济开发区和高铁站前区、西部现代服务业园区、东部醉温泉至花山 谜窟高端休闲旅游区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启动中心城区关 键节点道路交口优化提升工作,完善城区路,加快雨污分流改造, 推进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搬迁。按照“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 继续推进仙人洞南路、荷花池等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 屯溪老街新一轮改造提升。以正在实施的项目为牵引,每个区县选 择 2~3 个建制镇,整合资源、完善配套,努力打造一批新型特色城镇。力争全市城镇化率提高 1 个百分点。扎实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成全市统一的城市数据中心。强化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整治, 规范小区物业和各类市场管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巩固扩大美好乡村建设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推进 51 个省级中心村、19 个市级中心村建设,扎实抓好 271 个自然村治理改造,规范管理世行贷款新农村建设项目,深化与 32 家省属企业结对共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继续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确保高铁沿线、乡镇政府所在地和省市交界处环境有明显提升。坚持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实施精准扶贫,突出抓好 40 个市级贫困村和纳入省“千村整推”工程计划贫困村的扶贫攻坚,力争减贫人口 15%以上。

 (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

 抓好各项改革举措落实。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扎 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继续做好国务 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实施涉企 收费清单制度,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行政审批权相 对集中改革,实现全市 90%以上行政审批主体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机构向各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推进综合执法,减少市县两级政府 执法队伍种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和营改增等税制改革任务。分步实施并完成公务用车改革。完善事 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政策,有序推进市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 革,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 点工作。

 积极探索特色改革。深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 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扎实做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试点延续工作,力争试点期限延长、补偿标准提高、补偿范围拓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化 林权制度改革,拓展江南林权交易所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立足黄山、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统一、规范、公开的区域性森林资源交易平 台。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增强市场竞 争力。分类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归集工作,加大国有 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 作,积极探索徽州古民居市场化保护利用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 健全保护利用的新机制、新模式。

 (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永葆一方蓝天碧水 认真贯彻执行新《环保法》,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国家《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在继续推进 20 项重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面源污染治理,全年实施综合治理项目 116 个、完成投资 108 亿元,其中试点项目投资 20 亿元。深入实施太平湖国家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 5.6 亿元。扎实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试点,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和治理力度,积极推 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扎实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 动,组织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新造林 4 万亩。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深入发动群防群控,确保黄山松安全。加强城镇 绿化的规划与建设,继续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

 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通过验收。

 突出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大气质量监测县级全覆盖,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规范设置和管理采石场、洗沙场,依法取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非煤矿山。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执行 “三同时”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环境监管。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严格保护国土资源,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力争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零约谈、零问责”。继续抓好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严格土地出让和储备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软实力 大力弘扬徽州文化,充分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首页 1234567 尾页 加大徽文化保护利用力度。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启动 38 个重点保护项目,在巩固提升古村落、古民居、古书院、古道等保护利用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古祠堂、古桥、古塔、名人故居 等修复保护。建立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鼓励社会力量认租、认购古 民居,开办客栈、酒吧、文化场所等,让传统民居活起来、留下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出版发 行《徽州文化大辞典》,加强博物馆集群建设,力争国家非遗展示 基地、黟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功。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续建新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100 个以上, 完成投资 90 亿元,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 18%。加快推进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徽文化产业园等 16 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市文投公司等重点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省属文化企业与徽州古村落结对共建,新增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5 个。推进徽州四雕、文房四宝、万安罗盘、徽州漆器等规模化生产,组织非遗项目、民俗活动走进景区景点。加快摄影、演艺、写生基地建设,推动文化创意、动漫影视、教育培训等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支持歙县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市新增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 10~15 个,完成 402 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以争创国家一级馆为目标,提升市文化馆、徽州文化博物馆、市图书馆软硬件水平。启动建设青少年科技馆、儿童乐园。举办市首届艺术节,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抓好财政金融工作,增强发展保障能力 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多渠道拓展金融资源,全面提升财政金融服务水平。

 着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用足用好营改增过渡期政策,整合并 完善市级产业财政扶持政策,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提升财政资金使 用效果,多措并举促进财源建设。多方挖掘潜力,强化征收管理, 把好收入质量关,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盘活存量资金,完善 政府预算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 硬化预算约束,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一般公用经费实行“零增 长”。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全口径 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及考核问责机制。

 着力强化金融服务工作。把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努力做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力争市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 580 亿元,全年贷款增幅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融资总量增长 12%以上。积极开展直接融资创新,通过企业债、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发行等多种模式,增强企业和项目融资的多样性、灵活性。做好黄山旅游股份定向增发计划报批和发行,力争 2~3 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市城投公司二期企业债券获批发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推动市及区县供销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合作,支持银行机构开展面向农村的信贷业务,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加快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协调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八)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改善民计民生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实施好省定民生工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梳理和安排好市级民生工程项目。加强项目资金和质量监管,加大管养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发挥持久效益,确保全市民生工程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启动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大众创业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统筹推进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2.1 万人,城镇登记

 失业率控制在 4.2%以内。继续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快金融功能社保卡发放工作,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超过 90 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 76 万人。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受益水平,推进按病种付费和大病保险工作。做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确保 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年增长不低于 10%。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完善日间照料中心运 营试点工作。推进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继续做好廉租房、公租房 并轨运行和分配管理工作,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成安置房 1586 套、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 7650 套。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抓好屯溪一中等学校的联动搬迁,整合中心城区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建设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推进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支持黄山学院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加快推进市医院综合大楼、市疾控中心业务楼项目,提升 “新安名医堂”诊疗水平,打响新安医学特色品牌。广泛开展全民 健身运动,积极做好十四届省运会备战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抓好重大疾病防控。继续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 5.2‰以内。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四连冠。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切 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民族、宗教、 统计、审计、物价、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九)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努力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首页 1234567 尾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启动建设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完 善社区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办事。做好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打 造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 衔接配合机制,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开展“六五” 普法,深化法治县(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 制,提升“两个中心、两个工作站”建设水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 接访下访制度,积极推进上受理信访事项,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 访积案化解力度。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络舆情监测,

 推进反恐应急机制建设,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管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突出抓好旅游、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地下油气管、人群密集场所、古民居古建筑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力保各项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省下达范围之内。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联,启动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黄山发展新跨越,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

 一要强化发展意识,在新常态下有新业绩。发展是第一要务, 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不 动摇,始终牢记发展不足、发展不优是我市最大的市情,始终牢记 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昂 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举措,在确保质量效益的前提下,争取 发展得更快一些。面对新常态,必须胸怀全局善谋事,充分认识新 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全面把握新变化中蕴含的新机遇,在全国全省 发展的大格局中审视对标、谋划发展,切实提高工作的敏锐性、预 见性和实效性,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发展新优势。面对新常态, 必须扑下身子抓落实,坚决纠正懒政、怠政和为官不为的现象,坚 决消除“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消极心态,坚决纠正“象征 性执行”、“选择性执行”等不良作风,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 对符合黄山实际、顺应群众期盼,看准了定下来的事,都要有专人 去管去盯去促去干,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 效。

 二要强化法治意识,在新形势下有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 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号角,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市 委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 的依法行政体制,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进 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 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 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推进行 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依法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自觉接受人

 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三要强化公仆意识,在新期盼下有新作为。坚持把群众路线作 为根本工作路线,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始终秉持为民尽责的公仆 情怀,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健全深入了解民 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长效机制。时刻把群众的安危 冷暖放在心上,把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向农村、向基层、向城 乡困难群众倾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继续 开展效能、政风、行风“三位一体”考核评议,加强政务服务中心 建设,办好“市民连线”和“政风行风热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 利益的不正之风,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要强化廉洁意识,在新要求下有新形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 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 市委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 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廉政风险责任落实、动态监控、预警处 置和检查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 设,严格落实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 易管理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强化经济责任、民生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 违法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 共筑更美更富的黄山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开拓创新, 为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首页 234567 尾页

推荐访问:黄山市 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