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教案14,《艺术概论》艺术批评

 授课进度 第 14 周,第 14 次课(2 学时)

 授课日期

 2019 年 5 月 29 日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

 艺术欣赏与批评 第一节

 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理解艺术欣赏的状态与特点; 2.理解艺术欣赏与生命体悟之关系。

 教学重点 艺术欣赏的状态与特点 教学难点 艺术欣赏的状态与特点 教学方法 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括号中画“ √ ”):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案例法﹝ √﹞,发现法﹝﹞,探究法﹝﹞,谈话法﹝﹞,实验法﹝﹞,参观法﹝﹞,考察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课)﹝﹞,读书指导法﹝ √﹞,听说法﹝﹞,写生法﹝﹞,视唱法﹝﹞,工序法(技能课)﹝﹞,实习作业法﹝﹞,其他﹝﹞ 教学手段 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括号中画“ √ ”):

 实物﹝﹞,多媒体﹝ √﹞,投影﹝ √﹞,影像﹝﹞,CAI 课件﹝﹞,PPT﹝ √﹞,标本﹝﹞,挂图﹝﹞,模型﹝﹞,其他﹝ √﹞ 讨论、 思考题、作业 1.艺术欣赏的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 2.艺术欣赏的基本过程是怎么样的? 3.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包含哪些? 参考文献 1.宋湲 刘苏文.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第 4 版.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4 版. 3.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2015 年第 2 版. 4.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 3 版. 5.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年版. 6 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 2 版. 7.F·大卫·马丁、李·A·雅各布斯.艺术和人文——艺术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 8.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 9. 雅昌艺术网 http://www.artron.net/

 教学过程及内容

 艺术欣赏

 主题一:艺术欣赏的概念

 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一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艺术创造意识对自然现实的直接反映或间接折射,人类在一个不断发现美和不断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过程中,认识自身,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本质力量。

 在欣赏过程中,艺术品的“不确定性”“隐蔽意义”得到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作者所留下的“空间”与“空白”,在联想与想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补充。

 主题二:艺术欣赏的状态和特点

 主要包括客体、主体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第一,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当下的实际环境构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条件。

 课程设计:

 以岳敏君的《大嘴》系列和吴冠中的《周庄》为例。

 , 第二,鉴赏者的艺术素养、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构成了艺术欣赏的主要条件。

 课程设计:

 以徐悲鸿观看被人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画的十五平方米巨型油画《希阿岛的屠杀》为例和岳敏君的《开国大典》为例。

 艺术鉴赏是对自我的欣赏,情感体验是一种自我体验,鉴赏者在鉴赏对象中观赏自我,体验自我,肯定本质力量,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以米隆的《掷铁饼者》为例。

 第三,须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

 课程设计:

 以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为例和高更《两个塔希提妇女》为例。

 主题三:情感共鸣

 是文学艺术区别于非文学艺术的根本特征。鉴赏者在感知、想象、理解艺术品的时候,与作者的情感世界发生契合、哀乐与共、休戚相关,便会产生情感共鸣。

 课程设计:

 结合红楼梦中的一段进行讲解。

 教学过程及内容

  “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授课进度 第 16 周,第 14 次课(2 学时)

 授课日期 2018 年 1 月 19 日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节

 艺术批评 教学目标 1.理解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的关系; 2.理解艺术批评的特征。

 教学重点 艺术的特点与功能

  教学难点 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 方法(在括号中画“ √ ”):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案例法﹝ √﹞,发现法﹝﹞,探究法﹝﹞,谈话法﹝﹞,实验法﹝﹞,参观法﹝﹞,考察法﹝﹞,自学辅导法﹝﹞,练习法(习题或操作课)﹝﹞,读书指导法﹝ √﹞,听说法﹝﹞,写生法﹝﹞,视唱法﹝﹞,工序法(技能课)﹝﹞,实习作业法﹝﹞,其他﹝﹞ 教学手段 请选择你授课时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括号中画“ √ ”):

 实物﹝﹞,多媒体﹝ √﹞,投影﹝ √﹞,影像﹝﹞,CAI 课件﹝﹞,PPT﹝ √﹞,标本﹝﹞,挂图﹝﹞,模型﹝﹞,其他﹝ √﹞ 讨论、 思考题、作业 1、艺术批评的特征有哪些? 2、艺术批评有哪些功效? 3、怎样看待艺术批评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宋湲 刘苏文.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年第 4 版.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4 版. 3.蒋勋.艺术概论【M】.北京.三联书店.2015 年第 2 版. 4.郑锦扬.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第 3 版. 5.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年版. 6 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第 2 版. 7.F·大卫·马丁、李·A·雅各布斯.艺术和人文——艺术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 8.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 9. 雅昌艺术网 http://www.artron.net/

 教学过程及内容

 艺术批评的概念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主题一:艺术批评的特点 第一,艺术评论是个再创造的过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因为词在产生之初是文人真正娱乐的产物。唐代和五代的词大都描写男女间的爱情或闺怨等,词的描写范畴比较小。而南唐后主李煜在后期的词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扩大了词的范畴。而李煜以后,受他的影响,一些词人开始用词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或其他感情。后来更发展出了豪放词等,抒发爱国之情等。因此王国维才会说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 。

 经过王国维的评论,词的妙处和价值得到了深刻的阐释和准确的评价。

 第二,艺术评论应独立,客观。

 艾未未的《一亿颗瓜子》同时获得了艺术界的金棕榈及金酸莓奖。

 第三,艺术评论具有科学性和学科性。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

 孙中山书法“博爱”仅 2 个字 作品价格一年涨 4 倍。

 主题二:艺术批评的功能 1、反映社会的审美需求,形成反馈,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

 2、可以促进欣赏水平的提高。

 3、有助于艺术理论的进一步提高。

  讨论:

 1、让同学们评价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教师结合相关影评,对艺术批评的功能、特点进行讲解。

推荐访问:艺术 概论 教案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