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物流信息系统

 第一章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PD),“实物分配”/“货物分配”,是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些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在物资销售中起桥梁作用。

 现代物流:Logistics,“后勤”,包含实物、服务、信息。表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现代物流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的综合服务系统。

 信息 :现实世界中事物或状态的反映。

 分类(一次信息:事件原始记录。二次信息:一次信息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信息。三次信息:系统地组织、压缩和分析一次和二次信息的结果。)

 特征 :客观性、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层次性、可存储性、依附性、可传输性、可扩散性、可加工性、可再现性。

 功能 (认识客体的中介、人类思维的材料、科学决策的依据、有效控制的灵魂、系统秩序的保证、社会发展的资源)

 数据:

 :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任务字符、数字和图形。

 物流信息 :狭义: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广义: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

 分类 :订货、库存、生产指示、发货、物流管理信息。

 特征信息量大、更新快、来源多样化。

 作用 :物流系统整体的中枢神经。物流系统变革的决定因素。

 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特点: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一般模型 :输入—处理—输出 物流系统 (LS)

 )

 :进行物流运作、调控及物流信息管理的系统。

 组成 (物流作业系统:物流运作与调控。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管理。)

 目的(3S1L ):速度 speed,安全 safety,可靠 surely,低费用 low 信息系统 (IS ):由人、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则组成的集成化系统。

 金字塔形结构(最底层:数据处理信息系统、第二层次:辅助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层次:战术决策信息系统、最高层:战略决策信息系统)

 基本功能: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处理、数据传输、信息输出。

 结构:物理结构: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分布式。逻辑结构:基于组织业务功能、基于组织管理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MIS )在操作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进行信息管理的人机系统。

 特点:人机结合、以解决结构化问题为主、追求用系统处理问题模式。

 功能 :提供信息,支持决策;运用数学模型和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针对不同的管理层给出不同要求的报告,达到控制企业行为的效果;辅助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便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

 物流信息系统 (LIS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管理,以支持物流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进行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人机系统。

 特征:管理性和服务性、适应性和易用性、集成化和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分类: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商物流信息系统;零售商物流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系统。

 基本作用:收集、处理、传递、应用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化 :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再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任务 :物质采购、销售、存储、运输等物流活动的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送。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决策活动如采购计划、销售计划、供应商的选择、顾客分析等提供决策支持。根据当前物流过程和可预见的发展,对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流通的要求,构建物流信息管理环境。

 特征:信息数字化;服务柔性化;组织弹性化;管理一体化;经营虚拟化;管理人本化; 两条主线: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终端以及各种附属设备,用通信网连接起来,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

 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网络)

 拓扑结构 :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网络 条码 :由一组按特定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符号。

 特征:利用光电扫描阅读设备识读并实现数据输入计算机;条供设备识读,字符供人识读。

 常用码制 :25 码:工业用;Code39 码:管理领域用;统一产品码(UPC 码):世界范围商品条码(EAN 码):美国以外地区用。

 主要应用领域:商品零售、图书馆、仓储管理与物流跟踪、质量跟踪管理、数据自动录入 。识读系统组成: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

 商品条码(EAN )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统一规定的规则编制而成的一组商品代码信息符号。

 编码原则:唯一性、无含义、永久性。

 编码结构:标准版:厂商识别代码 + 商品项目代码 + 奇偶校验位。缩短版:商品项目代码 + 奇偶校验位。

 二维条码: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基础上表示的符号信息。类型:堆积式: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向二维方向发展。点阵式:用几何形状为实心圆的图形(图点)以矩阵的形式排列而成。

 PDF417 条码: PDF 是取英文 Portable Data File 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意为“便携数据文件”。因为组成条码的每一符号字符都是由 4 个条和 4 个空构成,如果将组成条码的最窄条或空称为一个模块,,则上述的 4 个条和 4 个空的总模块数一定为 17,所以称 417 码或 PDF417 码。

 PDF417 条码 特点: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保密防伪性好、译码可靠性高、修正错误能力强、容易制作成本低、条码符号形状可变。

 射频识别 (RFID )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的技术。

 工作原理; 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题体进行读写。

 系统组成: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天线。

 数据库(DB ):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特点 :可共享、冗余度小、数据间联系紧密而独立。

 数据管理 :数据采集、分类、存储、处理、传输的过程。

 数据管理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技术 :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

 数据库系统 (DB s)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数据联系: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类:一元联系、二元联系、三元联系等。

 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提供信息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架构。

 组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种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表示实体集,用关键码进行数据导航的数据模型。

 特征: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关系数据库: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

 查询语言(SQL )种类: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控制、事务控制。

 数据库系统(DBS )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特点:可运行并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是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的集合体。

 数据库管理员(DBA )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 DBS 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结构的责任。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位于用户与 OS 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 DB 的方法的数据库系统。

 功能:定义、操纵、保护、维护、字典。

 组成:DBMS 引擎、数据定义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生成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EDI )计算机之间的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

 系统模型。EDI 的条件:计算机应用;EDI 的基础:通信网络;EDI 的特征:数据标准化。

 特点。单证格式化;报文标准化;处理自动化;软件结构化;运作规范化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组成。卫星星座:21+3 颗卫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机、原子钟、气象传感器、数据处理计算机。信号接收机:捕获卫星信号、跟踪卫星运行; 特点。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精密时间;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 10 米;功能多、应用广:测量、导航、测速、测时。

 地理信息系统(GIS )将地理位置等信息与地图一同经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用视觉效果进行表示、查询和分析的系统。

 功能。地图的利用和维护管理;信息视觉化;空间解析;决策支持;信息综合化。

 特点。信息可视化:不同区域的属性形象、直观显示;空间关系解析:不同区域的属性可比较、迭加。

 组成。硬件:计算机;软件:存储、分析、显示地理信息的工具;数据:地理数据和表格数据;人员:用户、专家方法:设计计划、事务规律。

 增值网络(VAN )在通信步骤和数据格式不同企业之间,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换网络。分类。业界 VAN;地域 VAN;功能 VAN 功能。接受订货和订货的转换:使工作量大大减少;共同物流信息的提供功能:共同配送功能;中小零售业支持功能:提供培训、咨询、经营指导;数据服务功能:交易数据保存、统计、查询;共同结算和金融功能:统一收取交易金,按不同批发企业结算。

 数据库设计 — ER 模型画法:一画方框、二画菱形、三拼图、四画椭圆、五加下画线。

 ER 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规则:规则 1 实体→关系模式(R),实体属性、标识→关系模式的属性、键。规则 2 (二元联系类型的转换)实体联系 1:1

 两实体→两关系模式(R1、R2),任一关系模式(R1)中加入另一关系模式(R2)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作为其属性。

 第三章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两个重点(信息如何组织与存储:利用数据库技术;信息如何利用: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物流信息系统保存的两类信息:运作信息;调控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的两个核心:订货、物的移动。

 物流的“物的流动”两要素:物的物理移动、物理移动关联的决策信息传递。

 物流信息系统研究两大范围:生产物流、销售物流。

 物流信息系统“一库两图三要素四大块五步骤” 一个基础库:数据库;总体两张图:功能结构图(业务)、信息结构图(数据);系统三要素:人、计算机、管理规则;销售四大块:订货、库存、运输、配送;开发五步骤: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

 物流信息系统模式:生产商:供应物流、制造物流、销售物流;批发商:备货机能、物流机能、信息机能、金融机能、零售店经营支援机能;零售商:采购订货、销售分析与预测、低库存高周转率。

 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与评估评估原则:财务驱动、业务方案驱动、条件和能力驱动;指标体系:财务、功能、服务水平、技术等指标。

 第四章 库存:处于存储状态的物品或商品。

 分类。按状态划分(2 类):动态、静态;按生产过程划分(3 类):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件、成品;按经营过程划分(7 类):缓冲(动态):季节性、促销、投机、积压;生产(静态):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件、成品。

 管理重点。用户服务水平、订货与库存持有成本。

 涉及的业务。在物品管理的基础上,处理实际物品入库、库存(保管)、出库业务并掌握有关业务信息的过程。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用来管理仓库内部人员、库存、工作时间、定单和设备的软件实施工具。

 功能: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库存作业、盘点作业、统计作业。

 目标:库存适当化、调节供需、缩短订货到发货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和、卸作业效率、追求省力化和自动化。

 运输:通过某种手段,使货物在物流据点之间流动的全过程。

 运输信息系统组 成。配载调度、运输过程管理、运输资源管理、跟踪调度等。

 配送:物流企业或部门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按用户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编配、整理、加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将货物定时、定点、定量地提交给用户的全过程。

 配送中心:指商品集中、出货、保管、包装、加工、分类、配货、配送、信息处理的场所或经营主体。

 目的:能进行多品种少批量订货、多频度配送、快速处理订货及出货。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功能: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装配、配送运输、送达服务、配送加工。

 影响要素:配送中心类型、功能、组织结构、作业管理方法等。

 对配送的作用: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

 计划:为实现物流战略目标,系统地提出所要达到的指标,并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对实施状态进行监督。

 物流战略:指按照竞争原理所制定的服务水平。

 订货:客户根据需要向产品供应商下订单的过程。

 接受订货与订货信息系统。组成:订单输入系统、接受订货系统、订货缺货系统。

 物流计划信息系统子系统据点计划、供货计划、配车计划、人员计划。

 第五章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原则:领导参加、优化创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用和实效、规范化、发展变化。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准备工作:基础准备工作:管理工作严格科学化、具体方法程序化规范化、统计分析渠道严格化、数据文件报表统一化。人员组织准备:高层领导、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企业管理人员。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策略:接收式开发策略;直接式开发策略;迭代式开发策略;实验式开发策略。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步骤: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

 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方法 可行性分析:在当前组织内外的具体条件下,系统开发工作是否具备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系统分析:以物流部门的生产、运输、储存、供应等工作为对象,分析物流信息输入、处理、储存、输出的流程与加工过程。

 编码:由某一种符号、系统表示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表示信息的符号系统的过程。

 原则:选择最小值代码;逻辑上满足用户需要;具有逻辑性、直观性及便于掌握的特点;系统化、标准化;避免使用字形相近、易于混淆的字符;尽量等长;避免出现与程序系统中语言命令关键字相同。

 物流信息编码方法。确定编码设计方法:顺序码、区间码(多面、助忆、专用、复合);编码宽度确定:根据信息量计算确定;编码结构中校验位的附加: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质数法。

 系统设计:得到系统功能结构与信息结构及详细实现细节的过程。

 系统实施:将系统设计得到的逻辑模型转换成计算机系统中物理模型的过程。

 实施内容。硬件获取、软件获取、环境部署、人员准备、场地准备、安装、测试、试运行、验收等。

 实施步骤。编程、测试、转换、验收。实施关键。管理因素:班子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技术因素:实施细节(数据准确、完整、适用,环境稳定、安全、可靠开发技术符合开放系统标准)。

 编程:由某一种符号、系统表示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表示信息的符号系统的过程详细设计及单元测试用例编写完成后,进行程序设计、编码及单元测试的过程。要求:可维护、可靠、易读、高效率 测试:在系统编码后,进行系统功能、性能确认及综合评价的过程。

 种类:单元测试: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组装测试:模块组装进行。确认测试:功能、性能确认。系统测试:软硬件系统综合(安全、强度、恢复、性能)。验收测试:根据验收标准进行。

 评议方法:复查、走查、会审。

 单元测试说明书构成:测试对象、测试数据、测试用例 系统转换:新系统上线运行的过程。

 准备工作:数据、文档准备,用户培训; 转换方式:直接方式、平行方式、逐步方式。

 阶段性评审和 验收:系统开发各阶段工作的评审和验收过程,决定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好处:步步为营、风险小; 方法:各阶段计划中安排、组织专班进行

 系统发布部署:系统验收后的安装部署过程。

 日常工作:源程序管理(版本、文档)、文档管理(说明、安装、维护、培训)、环境管理。

 发布管理:各定期发布(日、周)、不定期发布(按里程碑)。

 结构化开发方法:从系统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层次角度,自顶向下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特点。系统观点:系统问题;生命周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

 优缺点 。优点:思路清楚、阶段性强、可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缺点:开发周期长、不符合循序渐进认识事物的规律、工作量大。

 适用范围。大系统、系统开发缺乏经验。

 原型方法:由用户与开发人员合作,在短期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简易的应用软件框架(原型),先运行,再不断评价改进并逐步完善的开发方法。其开发是一个分析、设计、编程、运行、评价多次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

 开发步骤。确定用户基本需求;开发原始原型系统;修正和改进原型系统。

 优缺点。

 优点:认识论上的突破、改进了用户和开发人员的沟通方式、用户满意度提高、开发风险降低、减少了用户培训时间、开发成本降低。缺点:开发工具要求较高、解决大而复杂系统困难、管理水平要求高。

 适用范围。用户难以说明需求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与结构化开发方法结合时部分模块采用此法。

推荐访问:信息系统 物流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