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文档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格斯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农业信息化群策群解信息服务之扣

 农业信息化群策群解信息服务之扣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之一。今年中央发布的第 8 个关于农村的”一号文件”再次引发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新农村建设的浪潮。在这一浪接着一浪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农业信息化也受到空前重视。

  无论是”三农”问题,还是”一号文件”所倡导的新农村建设,核心服务对象都是农民。农业信息化就是面向农民的信息服务,可以使农民充分利用技术和信息提高农业生产率,有效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减少自然风险带来的损失,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各种政策信息与经济信息,有效维护农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玉香曾表示,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支持功能还不够强。第二,信息资源分散。第三,信息人才严重匮乏。尤其是现在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的信息需求问题。

  那么,目前各地是如何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在建设过程中又是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尤其是最后一公里信息的有效传递?

  为了报道区域农业信息化实践、重点省市的农业信息化探索,以相互借鉴,本刊特派采访小组分赴山东、浙江、辽宁、新疆、广西、重庆、河北等省、市、自治区,采访省市厅农业机构相关领导、信息中心主任,并推出《农业信息化:群策群解信息服务之扣》区域特别报道,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农业信息化的广大关注,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对各地农业机构的采访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地方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时的激情。面对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客观存在的几大问题,他们并非妥协、气馁,而是发动一切力量,合理利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稳步踏实地推进农业信息化。正是因为农业机构的努力,农业信息化才呈现出缤纷色彩,也只有群策群力,才能做好农业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创新服务效应叠加

  在广西,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充分体现出其后发优势。原本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信息不灵和不对称,曾造成农产品生产的大起大落,卖难问题时有发生。近年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原本相对滞后的农产品质量和相关产业发展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促进了产品流通和农业招商引资,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并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农产品的销售额连续三年直线攀升,”三电合一”实现了为农民的零距离培训和服务,”农村经济+信息化”呈现出的叠加效应十分明显。

  浙江从”三农”实际需求出发,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大胆创新农业信息化服务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做了有益的探索。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狠抓应用软件开发,完善物理网络和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上下贯通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将现代手段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广泛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工具,积极创新信息服务方式。省级各涉农部门建立起了农业政务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了符合实际需要的业务应用软件,全省统一的”农技 110”深入民心。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各地把加强公共农业信息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持续加大资金支持。

  务实求真各出其招

  在新疆,农业信息化不仅带动了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而且带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信息化不仅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精准农业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了传统农业,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农

 业的完美结合。其中现代信息技术就是”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说,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精准农业,也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自 1999 年以来,精准农业技术从试验到大面积推广,一场新的农业技术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天山南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手机遥控浇地,鼠标点击施肥”以及”足不出户,尽览万顷绿洲”都演绎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经典画面。

  凑巧的是,就在本刊记者 5 月 10 日抵达乌鲁木齐开始新疆农业信息化采访之旅的当天上午,新疆自治区信息产业厅宣告成立;这无论是对全疆信息化建设还是针对农业信息化,都必将起到一个关键性的带头作用。

  记者此次走访了新疆的很多部门,各级政府都认识到了农业信息化的刻不容缓,也都在绞尽脑汁、各出奇招。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设了好几个网站、若干条热线等,其为农服务之心不可谓不急切,其投资不能说不大,其措施不能说不得力,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涉农服务的部门有如此之多呢?为什么有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热线、有不同的部门呢?这不也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吗?如果大家能够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那么为农服务的力度不是更大?老百姓获取的服务不是更便捷吗?如果政府部门能够进行相应调整,让某个地区甚至全国只要一个热线、一个网站,那么也许能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也更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因地制宜以点带面

  正如前面所言,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目前制约各地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向千家万户延伸的”瓶颈”问题。在辽宁,为彻底解决这个突出问题,从 2000 年初开始,作为”三电合一”试点县,沈阳浑河区农业信息中心先后投入电脑 120 台,信息电话 900 多部,在全区 193个行政村和种养殖大户、经纪人当中建立了 1000 多个农业信息服务点,平均每村达到 5 个以上。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民以这些信息服务点为依托,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学习科学技术、了解市场、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目标。

  沈阳浑河区农业信息中心 1999 年成立。7 年来,包括财政、科技、农业等政府部门的投入在内,共计投入了 600 多万元。中心尽管名为”农业信息中心”,但实际上,中心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的范畴。人大、政协、团中央、妇联、组织部、远程办、旅游局、宣传办、计生委、商贸委、水利局、气象局等政府部门纷纷依托和借助这一业已建成的便利平台开展对口的工作和服务,从而使政府在基层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整合,形成了上对政府,下对农民的,无所不包的综合信息平台。政府的职能在基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和发挥。

  目前,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服务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开展:网络、热线和报纸。根据农村电脑普及率低,农民获取网络信息难的现实,信息中心及时创办了《浑河农业信息网报》,每月 3 期,每期 2000 份。主要内容有:农业新闻、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农资指南、农副产品市场分析预测、致富经验、动植物疫病防治、国外农业动态、供求信息、农家生活小常识等。《网报》对上发送至省、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和业务相关部门;对下发送至乡镇各部门和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都实行免费,深受各级政府和农民们的好评。

  由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求必须拥有一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具备一定信息知识的应用人才,对此,中心不断举办农业信息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农产品经纪人等知识培训班,已经培训学员 3000 多人次。

  ”一方面有些农民不需要服务,另一方面,中心的人员和设备等有限,也服务不起辖区所有农民。因此,中心抓重点村、重点大户、农产品生产和经销企业、特色村,以点带面。”浑河区信息中心主任吴迪认为,”其实这也是为全体农民服务。”

  三电一厅敢为人先

  河北是农业大省,农业信息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河北藁城探索出来的”三电一厅”

 服务模式值得借鉴。

  这种服务模式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长时间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早在 1997年,河北藁城利用电视这种模式服务于农民,每周播放一期 10 分钟。在藁城农业局电视拍摄小组寻找素材的同时发现了互联网的魅力:他们开始尝试互联网的形式,以建网站,信息公布服务于农民。2002 年,藁城又开通了电话服务的方式,名称为”快易通”,意思是快捷、简单实用和畅通无阻。在三种信息服务模式之下,农民尝到了甜头,也喜欢到农业局主动索取资料,咨询专家。在这种背景下,藁城又创建了新的服务模式,创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大厅的方式。至此,”三电一厅”在一步步探索中形成了。

  如何利用有效传播手段服务于农民?这是农业信息化中最大的问题。通过藁城这种服务模式不难看出,要了解农民的需求,以需求结合实践,实事求是出发,才能找到适合的方式。目前藁城面向农民的专题电视节目已经由每周一期变成每周两期,互联网的内容也在逐步扩充,电话的信息容量已经达到 1.5 万条,正在尝试将农业服务大厅的形式从市区走到乡镇,已经有两个服务点初见成效。

  如果单纯依靠农业局的力量还是比较单薄。藁城农业局电视节目制作只有 4 个人,自采、自编、自己做播音员。将近 10 年,设备一直没有多大改进,人员也基本没有调整。藁城农业局表示,这种状态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的,希望能够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共同做好农业信息化。

  立足需求为民服务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围绕需求,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重庆市农业局去年分别和重庆市电信有限公司、重庆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了”农网广播”、”移动农网”,这两个信息扶农的民心产品的推出,被看做是新形势下服务”三农”的新举措,也是解决农业信息入户”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形式。最近,重庆农业局和重庆联通合作的”农网新时空”也在打造中。

  除了创新的”两网”推广,重庆农业局正拟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西部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服务,探索农产品交易新途径新方式。将相关的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区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等结合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重庆农业信息网上滚动发布重庆市每天的农产品市场行情,受到农民关注。

  当然,重庆的农业信息化也体现在了重庆市的劳务信息平台上。这包括劳动力资源管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劳动力输出三个劳务信息平台,目前已收集全市农村劳动力基础资源信息量超过 6GB。重庆农业局在利用信息手段,根据资源状况强化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工作,努力解决好”招工”和”找工”的衔接问题,不断增强对外公众的服务能力。

推荐访问:信息服务 信息化 农业

版权所有:格斯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格斯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格斯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9042928号